字号:

梁江波:逐光追梦,苏州青年成清华首位视障研究生

2022年09月01日 来源:中国江苏网

八月北京,日丽风清。

一条写着“欢迎新同学”的横幅悬挂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古朴的教学楼上。

来自苏州的梁江波站在楼前,请同学帮他拍了一张照。“我终于成为真正的清华人了。”

梁江波也是清华首位视障研究生。这张定格的照片,成为他人生中的绚烂时刻。

图片1.png

追梦:不愿只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

或许,每个中国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清北梦。

“很小时候了解了清华、北大知名高校,懵懵懂懂的我就想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多好。”1985年出生的他,百天时被发现眼睛怕光,后被确诊先天性视力缺陷。13岁时,被宣判:彻底失明。

“中学时候我不知道盲人还能上大学,他们多数会选择上中专学些专业技能,以便更早出来挣钱养活自己。” 梁江波参加高考那年,我国普通高考尚未提供盲文试卷,盲人考生只能参加“特殊高考”,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或音乐专业。2006年,梁江波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

“大学期间,我一直想读研,到处打听盲人能否参加研究生考试。”最终的结果,让梁江波很无奈。

继续深造的梦想暂时搁浅,梁江波选择参加各种公益实践,并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班,成功获得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这项技能,也为他赢得了许多工作的机会。毕业后,梁江波先后在无障碍办公室、中国盲文出版社及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工作,为全国视障儿童以及助盲志愿者提供公益培训及援助服务。

筑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人说,生活是有光的,你得跑起来,跑得远些就能看见,总有一束光打在身上。

2019年,梁江波打听到周围有盲人朋友申请到参加全国硕士统考资格后,心中那簇希望的火苗又一次点燃。

“我还年轻,我愿意去努力!”2020年,工作多年的梁江波重拾书本,开始了备考路。

“拿到资料可以复习对我们来说真是奢望,考研教材是没有盲文版的。”梁江波只能挖空心思寻找电子版复习资料,再使用读屏软件翻译成音频,便于听读。

转译的准确率毕竟做不到百分百,出现翻译错误是家常便饭。“当时听真题时,简直濒临崩溃边缘。”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猜测,让梁江波抓狂。

5点起床,工作台和复习桌两点一线的生活,梁江波整整坚持了一年多。

2021年10月,研究生考试报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梁江波拨通了清华大学研招办的电话。

“符合条件即可报名!”电话那头的回复让他如释重负。曾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就在眼前,备考的艰辛和报名的惶恐如同浮云被抛在脑后。

“曾想过今年不一定能报上名,好在我坚持下来了。”在梁江波看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等待的机会,来了!

图片2.png

圆梦:清华园,我来啦!

2021年12月26日,梁江波走进清华大学的考场。

2022年6月30日,梁江波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2022年7月1日,梁江波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很庆幸终于有机会,依然有热情和能力去实现少年时的梦想!感谢自己“自强不息”,感恩清华“厚德载物”!清华园,我来啦!

8月17日,在清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上,梁江波作为新生代表分享了他的追梦求学路。“梦想如同一粒种子,即使眼前没有合适的土壤,只要你一直保有它,不断浇水施肥,终会破土而出!那时你会发现,曾经所有的努力都将兑现!”

求学路上,梁江波是与命运抗争“孤勇者”。踏逆境涅槃,于暗中发光,在清华圆梦。“我要继续为残障人士服务,为社会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奋斗。”

这位37岁的青年,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新征程。(中国江苏网 记者浦琼月/文)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