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曾维金 半个世纪的坚守

2020年01月21日 来源:《三月风》2020年第1期

他是一名普通教师,还是一位没有左手的残疾人。五十多年扎根乡村,靠一只手,撑起1400多个孩子的读书路,对每个学生视若己出,为留守儿童撑起希望,半个世纪的坚守,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文_《三月风》实习记者 闫双艳

曾维金大图_副本.jpg

曾维金 1942年出生,四川自贡人,因先天肢残,只能靠右手教学。从教50多年间,他带过小学、初中,教过语文、历史,做过26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中有不少是祖孙三代。

在教育兴国的时代背景下,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放弃优渥的就业条件,选择去教育资源欠缺的乡村地区任教,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默默无闻,为教师这个职业增添上自己的注解。

这其中,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村,就有一位这样的教师。他的任教经历,不是三年五载,也不是一二十年,而是半个多世纪,他就是今年78岁的曾维金老师。

因先天肢残,曾维金只能靠右手教学。从教50多年间,他带过小学、初中,教过语文、历史,做过26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中有不少是祖孙三代。

退休后,曾维金不愿闲下来,将自己家变成了“补习班”,免费辅导了多名留守学生。他说:“就算退休了,我也是人民教师,应该为娃娃们做一些事情。直到今天,我教过的1400余名学生,我还记得他们的名字。”

提起来三多寨村任教的缘由,还得从1963年说起,那年21岁的曾维金从内江市隆昌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富顺师范附属小学任教。第二年寒假时,他回老家探亲,看到三多寨村的孩子们读书条件如此之差,很多孩子读不上书,想到自己本来也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不如就回到这个地方来。于是,他果断放弃城市里人人羡慕的工作条件,选择回乡当小学老师。

刚回到三多寨小学的时候,村里只有这一所学校,为了学习知识,孩子们天天跋山涉水十几里路来学校上学。“一到冬天下雨的时候,孩子们买不起雨靴,全打赤脚来上学。”曾维金回忆当时的场景时不禁感慨道,“农村的孩子家庭情况比较困难,我自己的经济条件也有限,现在一回想起这样的事情,我还是很揪心。”看到孩子们冻得发红的脚丫,他看不下去,就去挑冬暖夏凉的井水给孩子们洗脚,然后再给孩子们穿上自己新买的鞋子。之后的每年冬天,曾维金都这样坚持着。

此后,他放弃过调入公安系统、进城任教,谢绝了做公务员,一直坚守在农村的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有过很多去城市工作的机会,我都放弃了,但我不后悔,既然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个地方坚持下去,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在三多寨村任教的日子里,曾维金总是用真诚的感情和实际行动去关爱乡村里的学生。

1992年,成绩优异却家庭窘迫的同学小志考上了省邮电学校,家里东拼西凑凑齐了学费,可再也拿不出钱了。为了省生活费,小志一天只吃一顿饭。得知这个情况的曾维金立马给小志寄了200元,以补贴他的生活费,可是他当时每月的工资仅有400元。提及当时,曾维金说:“他是个不错的孩子,读书很用功,可不能因为缺钱放弃学业啊!”

学生小亮上初二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远在外面务工,曾维金就把小亮叫来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住了一年多,直到小亮初中毕业。在他家住着的时候,让小亮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吃、一起睡,把小亮当亲儿子对待。

退休前,曾维金还给学校捐赠了200多册图书。自小爱好文学的他,生活很简单,爱好也很单一,看书是他最大的乐趣。经过日积月累,现在家中已收藏上万册图书,成了全村的“藏书阁”,男女老少都爱跑到曾老家中看书。

2002年初,60岁的曾维金正式退休,虽然离开了课堂,但他还是放不下农村的孩子们,总是关注着周边的孩子,在他们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后来,甚至直接放弃了儿女们为他在自贡市区购买的新房子,并说服同为退休教师的老伴,共同守护在三多寨中学旁边。

“在学校旁边看现在这些学生,我就能想起他的父母当学生时的模样。”曾维金经常念叨。其实,当地许多孩子的父亲乃至爷爷“三代”都是他的学生,“在三多寨教了一辈子书,虽然退休了,但毕竟我是个老师,应该为娃娃们做一些事情。直到今天,我教过的1400余名学生,我还记得他们的名字。”曾维金有一本厚厚的名册本,里面记录着1400多个名字,都是他教过的学生。“经常有学生来看望他。”老伴儿说道,这些年她也一直在默默支持着曾维金。

退休后的10多年来,曾维金的家就成了孩子们的“补习班”,他先后辅导帮助过3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都在学习上‘欠了账’,我尽力帮帮他们。”曾维金说,能为孩子们做些事情,他感到很满足。

“只要学生们有空,就可以上我这儿来。”这句话曾维金时常挂在嘴边,每学期都为3个以上贫困留守学生免费当“代理家长”的他,一点也不嫌累,坚持为他们辅导文化知识。

回望过去的日子,曾维金觉得这样的生活平淡且充实。“我现在没在学校教书了,能为下一代做点工作,我很高兴。”看到农村孩子们一个个走向社会,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他由衷地感到欣慰,“希望有更多的农村娃娃,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书,改变命运。”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