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是比院士还“院士”的科学家,而他却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文_《三月风》记者 刘一恒
顾方舟 1926年出生,浙江宁波人,病毒学家、教授。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20世纪60年代初,他成功研制液体和糖丸两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使千百万儿童免于致残。
2019年1月2日,顾方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顾方舟“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很多人都还记得,小时候去医院接种疫苗,医生会喂给一颗甜甜的糖丸,这不是普通的糖丸,而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药丸,里头包裹着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几十年的心血。
1926年,顾方舟在浙江宁波出生。194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前夕,他选择从事当时刚刚起步、基础差、价值低的苦差——公共卫生事业。毕业后,顾方舟来到了大连卫生研究所,从事痢疾的研究工作。抗美援朝之初,他被派往战场,治疗患了痢疾的战士。1951年,顾方舟被召回大连,作为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被派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学习。
1955年夏天,顾方舟取得了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到祖国。同年,江苏南通大规模暴发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当时,南通市1680人突然瘫痪,大多为0~7岁的儿童,疫情导致466人死亡,且迅速蔓延至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一时间人心惶惶。
1959年,经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与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协商,成立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组长。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通过动物实验后,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一期临床试验主要观察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无副作用,顾方舟和同事们冒着瘫痪的危险,喝下了疫苗。一周过去后,大家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因为考虑到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如何证明疫苗对小孩也安全呢?他咬咬牙,拿自己刚满月的儿子做试验,测试期结束,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二期临床试验开始,1960年,2000人份的疫苗在北京投放,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三期临床试验,顾方舟将受测人群扩大到450万人,近一年的密切监测表明,疫苗让各市脊灰发病率明显降低。表明顾方舟研究的疫苗可以投入生产,给全国儿童服用了。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卫生部举行,时年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1957年到2000年,从无疫苗可用到消灭脊髓灰质炎,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
顾方舟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及控制的研究长达42年,是中国组织培养口服活疫苗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有人说,顾方舟是比院士还“院士”的科学家,而他却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