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卢东升 画人,就是画人生

2019年08月26日 来源:《三月风》2019年第8期

sg2.jpg
卢东升笔下的女性充满温柔娴雅的古典气质

卢东升

1962年出生于天津,1990年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国画系。2002年作品《新娘》获得中国首届残疾人“新世纪杯”全国艺术大赛绘画类唯一金奖。2006年以杰出人才方式移民美国纽约,现为全球艺术家联盟理事、北美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

文 摄影_《三月风》记者 刘一恒

美国纽约的42街是曼哈顿的一条主要街道,街道上有时报广场、纽约公共图书馆、大中央车站、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建筑,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很多初到纽约的画家会选择在这里为路人绘制肖像谋生,卢东升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人物画画家,街头是观察各色人等的绝佳场所,不同民族、肤色、背景、阶层的男男女女川流不息,卢东升也在这里遇见过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有一个周末的晚上,卢东升正在42街准备为路人画像,这时候来了两个中东小伙子,递给他一对情侣的照片让画成画像,并叮嘱“我们让你画的这对情侣,一会儿会走过来,你画好之后就迎着他们卖这张画。”过了七八分钟,画像画好了,中东小伙子打电话报信,然后照片中的情侣慢慢走了过来,卢东升从人群中认出了他们,就上前问道:“你想买下这幅画吗?”情侣中的男士说:“是的,多少钱?”这时候,那位女士认出了画中的自己,惊讶地说:“这是我!”话音未落,男士就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戒指并单膝下跪求婚,女士惊喜地答应了,男士的那两位朋友手捧玫瑰花围拢过来,打开了香槟,围观的路人一起鼓掌。

sfgsfg.jpg

卢东升是1962年生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先天肢体残疾,四肢仅有左手能正常活动。因为身体原因,小时候没办法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家看见哥哥姐姐书本里的插画,就学着涂涂抹抹,墙上也画,床板上也画,家里人也由着他。

上学了,进了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老师跟他说,你身体这样,将来干体力活儿肯定是没有适合你的工作,但如果学画画,肯定有你一碗饭吃。卢东升一直牢牢记着这句话。一路上,一起学习画画的同学放弃的大有人在,卢东升从未放下画笔。

小时候家里穷,八口人,六个孩子,吃喝都成问题,哪儿有闲钱供卢东升学画画呢。幸好卢家邻居大伯在天津卷烟厂上班,知道这孩子喜欢画画,就经常给他带回来一些没有剪裁过的烟盒的包装纸,包装纸背面是粗面的,很挂铅,非常适合画速写和写生。

卢东升能活动的范围有限,看不到什么格外的风景,但是人倒是天天可见,他就把包装纸装订成一个小本子,坐在家门口,画哥哥姐姐,画邻居,画乘凉的人,形神皆备,被画的人看了都很有兴趣,“哟,这不就是我嘛!”

1980年,卢东升中学毕业,想考天津美术学院,就拿着作品去打听,老师说,你画得真不错!不过体检这一关,你可能过不了。残疾人进美院有难度,因为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卢东升很受打击,学了这么多年的画,一心想考美院,却投学无门。不过老师也安慰他,很多大艺术家,比如齐白石、黄胄都没有经过艺术学院的培养,一样能画出来,一样能得到世人认可。经过这番开导,卢东升本来有些动摇的心又坚定了,他做了一个画夹子,在上面写了一个“恒”字。

没念上大学,但生活也得继续。卢东升画过玻璃画,也给黑白照片着过色。后来街道招聘待业的人,照相馆有个空缺,卢东升想去,说自己这方面有点儿基础。有个照相馆师傅就不愿意让他去,说照相馆可是个体面单位,不要残疾人。另一个师傅就说,小卢就在后屋给照片着色,不在前面晃悠,没有关系吧。

那会儿天津有名的照相馆是鼎章照相馆、东风照相馆,卢东升就去学老师傅是怎么给照片着色的,这可是个精细活儿,等于是对照片的二次创作,需要对光影、色彩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将照片处理得真实饱满。在这个过程中,卢东升对人物画像有了更深的观察。

1986年,卢东升从小学同学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长春大学将要招收残疾学生。同学说,你要不去试试,一定能考进去。这时候卢东升24岁了,有点犹豫,但是大学梦打败了所有的犹豫,他开始复习文化课,又开始练习画画。晚上大家都下班了,他就把照相馆的灯光打下来,买几个水果在那儿画,画好了又去美院请老师指点,一直准备了半年多。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老师上天津来招生,两次考试,卢东升都顺利通过了,老师说:“你走远道儿没问题吧?”卢东升说:“没嘛问题!”就这么的,卢东升顺利实现了大学梦。

1987年,卢东升去长春大学报到,这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那一年天津共有两位残疾人考上大学,街道还派人给卢东升送行。

在特教学院里,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的学生都有,由长春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授课,大家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卢东升喜欢很多名家的画,黄胄以泼墨写意与工笔重彩结合的画法,蒋兆和融汇中西技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叶浅予“择善择要,捕捉撷取”的速写人物技法,周思聪的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还有何家英笔下优雅独特的女性形象,都给了卢东升很大启发。

sg1.jpg
卢东升作品《新娘》

大学毕业之后,卢东升去了天津市残联下属的残疾人活动中心上班。2002年,他创作的《新娘》获得了中国首届残疾人“新世纪杯”全国艺术大赛绘画类唯一金奖,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身着白色婚纱的美丽新娘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着胸前的配花,表情温柔娴静,充满淡淡的感怀。之所以创作这幅画,是卢东升有一次看到一场集体婚礼,其中一个新娘就是身体残疾,坐在轮椅上,新郎在后面推着她。这个场景给卢东升很大的震撼,他觉得残疾人能走入婚姻的殿堂是非常难得的。为了把这个题材画好,他去婚纱照相馆观察婚纱的质感,观察新娘化妆时幸福的表情,还找了朋友一起去轮椅专卖店,让朋友坐在轮椅上,他仔细观察写生。

工作了十多年之后,卢东升下岗了,在天津文庙附近开了一个画廊,那些年市场火热,画廊生意还不错。2004年,卢东升偶遇一个美国回来的朋友,对方看了他的作品和获得的奖项,就问他有没有意向以杰出人才身份移居美国。卢东升跟爱人商量了一阵,也考虑到孩子未来念书等,就决定过去。

2006年,卢东升以杰出人才身份移民美国纽约。“到了纽约,在艺术馆里看到了很多名作的原作,非常清晰。古典油画和中国画中非常传统的东西是相当接近的,古典油画中的光影非常柔和,大气,色彩凝重,借鉴油画的特色,对我创作中国画很有帮助。”

在美国,卢东升开办了一些展览,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艺术。“西方人对中国画的理解程度有限,比如我们画的牡丹有富贵的寓意,我们画荔枝画公鸡,就有吉利、吉祥的寓意在其中,外国人对这块的文化不了解,想理解中国画就有相当的难度。”

无论如何,卢东升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但是绝对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