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王志冲 译著界的保尔·柯察金

2018年09月30日 来源:新闻晨报


01300542846491148195795281601_s.jpg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者王志冲,在80岁高龄之际,不顾身体的病痛,完成了新著《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市作协、市残联近日为他举办了研讨会。王志冲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亲临,但他为活动事先录制了视频,现场响彻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虽然年过八十,但我的脚步还想往前挪。不能奔、不能跑,那就往前挪。”

听广播自学俄语走上翻译路

王志冲14岁时经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病情很快恶化,不能下地走路后,他中断了学业。之后的两年,对他而言,是痛苦的回忆。病发时,他经常是在不清醒的状态中度过,似醒非醒地僵卧,双腿断续抽搐。母校图书馆的一位汤老师给他送来一大摞书,其中便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是这本书改变了王志冲的生活,王志冲被保尔·柯察金感动,保尔成了他的偶像。“残疾不代表要放弃!活着,就要抓紧每分每秒!”王志冲的心中一直有个文学梦,卧病在床后虽不适宜搞文学创作,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让王志冲重拾了信心:“我可以尝试文学翻译。”

于是他靠听广播自学俄语,出版了第一本译著《第一个劳动日》。

把每部作品都看作是“最后一部”

“十年浩劫”阻挡了王志冲的翻译之路,重新开始翻译事业后,他选择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1997年,王志冲开始翻译新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身只有头部和手部可以动,王志冲无法站也无法坐,写一会儿就得回到床上躺着休息。从“写字桌”到床短短的距离,他要挪好一会儿。学会电脑打字后,王志冲便在书桌上架一个架子,人倚在木梯子上写。就这样,王志冲交出了70多部译著,包括80多万字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

王志冲的创作不断突破自我,从翻译到创作儿童文学,从翻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到成为他的研究专家。评论家王纪人说:“我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作者的一生,就像梦幻一样,一直牵着王志冲的心。他不断地吸取,并且介绍给他的读者。我们也从中深受教育,我看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 这个传记,脑海中只有一句话,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有人把王志冲称为“译著界的保尔·柯察金”,王志冲再三声明:“我既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的译者,也不是唯一的译者。”

去年,王志冲收到“资深翻译家”证书。他高兴地说,这是自己拥有的唯一一张证书,因为初一就中止学业,曾有过的一张证书——广播电台自学俄语的结业证书,也被作为礼物送给了访问上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在《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的跋中,他写道:“该如何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呢?我在思索。”

“必须抓紧时间生活。一场暴病,或者一次横祸,都可能使生命终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这句话,成为王志冲一生的座右铭。病痛缠身的他,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作随时可能发生的“最后一部”,但“继续读书、继续充电”是他不变的信念。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