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栾伟平 泥巴里玩出的民间艺人

2018年08月20日 来源:南京市残联

小火猛烤,然后用锯子切片,再用锤子敲……日前,南京市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暨创业大赛在高淳中国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溧水区的民间艺人栾伟平从12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大赛三等奖,将溧水的民间手艺展示给更多人。

栾伟平,大多数可能对他并不熟悉,但是说起他的父亲栾清明,很多人可能会有印象。今年58岁的栾清明,是东屏中心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民间艺人。


nEO_IMG_图片1.jpg


受父亲影响,从小对画画“情有独钟”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惟妙惟肖,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这种叫葫芦画,经过10余年的磨练,葫芦画已经在栾清明的手上已经炉火纯青。

栾清明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爱画画,在墙上、地上都有卡通画册上的图案。或许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栾伟平也对画画“情有独钟”。“受我的影响,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他在苏州画过动画,在同班同学中是画得最好的。”说起儿子,栾清明一脸自豪。

由于栾伟平有听力障碍,因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栾清明就成了儿子的“代言人”。“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受到网络的影响,都坐不住。而他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静下心来,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对于儿子超人的耐心和对画画的热情,栾清明也倍感欣慰。

辞去工作,专心学习泥人面塑技艺

5年前,栾伟平也跟着父亲爱上了捏泥人,并不惜辞去自己从事三年的工作,一心一意跟着父亲捏泥人。

“从前我认为传统手艺只能作为业余兴趣,并不能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我一开始并不同意他辞职,可是看着他对泥人的执着和热情,我又不忍心。”就这样,栾伟平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了父亲栾清明,栾清明开始带着儿子四处拜师求学。

然而,传统的面塑易开裂,不易保存,为此,栾伟平使用了超轻黏土制作。栾清明坦言,“虽然超轻黏土比传统面塑易保存,但是制作过程中易干易变形,很难操作,这需要超强的耐心和一气呵成的技艺,对自身技术的要求更高。”而栾伟平就能用超轻黏土捏“泥人”,并以此胜过了此次大赛中的很多专家教授。

创作题材广泛,青出于蓝胜于蓝

靠着一双手,就能捏出一组栩栩如生的泥人。如今,他的泥人创作也已游刃有余,甚至超越父亲的手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简单的2至3分钟,就可以捏出来,复杂的人像时间稍微长一点。

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除了老一辈艺人的十二生肖外,古代英雄人物、神话故事、卡通动漫等。只要有图片,他就能做出来。“现在喜欢面塑的人群很多,孩子们喜欢光头强、喜羊羊等造型,而中老年人则偏爱一些老古董。”栾伟平表示。

在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展销时,他的泥人就卖了150元,非常开心,这更加坚定了他走从艺这条路的决心。栾清明说,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是一种幸福,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了解泥人面塑,它们都承载了传统文化因素,希望社会给予更大的关心。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