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人物志]精彩人生 剪纸王子唐玉清

2019年03月25日 来源:《盲人月刊》2019年第3期

黄洪明

2018年秋,常州市政协在溧阳举行一个“特殊工匠”采写座谈会,邀请对象有个年轻盲人,名叫唐玉清。

出身于溧阳乡间的一个年轻盲人,何德何能被定为人数有限的“常州工匠”,他的故事还得从上海世博会说起。

那年初夏,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世界各地宾客云集。在生命阳光馆内,一位表演者正向观众展示一幅幅剪纸作品:“这是《百年好合》,这是《中国龙》,这是《江城小景》……”表演者的普通话带着几分吴语,把剪纸作品介绍得清清楚楚,让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观众惊讶,这些艺术上乘的剪纸作品,竟出于这个双目失明的少年之手!

这位盲少年就是唐玉清,这年刚十八岁。他站表演台上,稚气中挟着一点艺术家的气质,在热烈的掌声中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进行现场表演。转眼间,颇具特色的中国水牛剪成了,接着又是马、羊、兔、鸡,一幅幅生肖图像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再也无法控制,纷纷跃上表演台,和他共同手持作品,让摄影机记录这精彩的时光。有位外宾当时就翘起大拇指赞扬:“剪纸王子!剪纸王子!”

唐玉清参加世博会的精彩故事传到家乡,父老乡亲们都想看看这位“剪纸王子”的高超手艺。春节假期,唐玉清参加家乡民俗表演。他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由观众推荐一位模特,然后用剪刀剪出模特肖像。观众们欢呼雀跃,把一位美丽的姑娘送到他面前。唐玉清伸手将姑娘的头发、耳朵、鼻子都摸了一遍,就拿起锋利的剪刀,在一张红纸剪起来。剪刀在纸上飞舞着,纸屑像落花一样纷纷坠落。现场数千观众凝神屏息,眼睛凝视着剪刀,心里却绷着一根弦。大家一直感觉剪刀都要剪到手指,可剪刀仿佛长着眼睛一样,他的手一直没被伤着。不到三分钟,姑娘头像脱颖而出,现场立刻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许多人呼喊着:“剪纸王子!剪纸王子!”

唐玉清的剪纸造诣,离不开盲校老师的培育,更少不了自己的刻苦学习。他出生于竹箦镇潘家村一个农民家庭,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由于眼睛看不见,跟不上班级的进度,读到四年级时辍学在家。直到14岁时,唐玉清才被父母送到南京盲校读书。在盲校,他爱上了手工课,特别是剪纸。在第一堂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剪一张窗花。他摸摸老师提供的样品,拿起剪刀很快就完成了作业,速度和质量在全班领先。老师对他大为赞扬。这一赞扬让他找回了自信,增强了勇气。

从此,唐玉清迷上了剪纸,细心地领悟着老师的讲课。每次实习,他总念叨着老师的教诲:“下刀就要快、准、狠!”剪刀是刀,是刀就会伤人,何况他是一个盲人,又是长期与剪刀打交道!所以学艺不到一年时间,左手五指已留下了许多线状伤痕。但伤痛挡不住他剪纸的热情:教室里、宿舍中,都是学习的课堂;暑夏日、冰冻时,从不停剪刀。伤口流血用张创可贴,夜间困倦涂下风油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的手法日渐纯熟,两年后能自创图案了,剪纸作品成为学校展览馆的“顶梁柱”。有一次,江苏“剪纸大王”陈耀到该校参观,看到唐玉清及其同学的作品大为赞叹:“这些图案极具创意,很多都是剪纸图册上从来没有的,他们打破了常规的意境!”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唐玉清踏着传统文化之梯,攀上了剪纸艺术的顶峰,成为江苏省民俗文化阵营的一名骁将。他多次参赛,多次获奖,既有常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特技表演特别奖,更有全省冠军、全国冠军的殊荣。2015年,他还应邀参加首届中国-东盟残疾人论坛。

盲人唐玉清,以手为眼,以心为镜,用一把剪刀剪出了一个艺术世界,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亮色,成为江苏省的新闻人物。他被江苏电视台、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常州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作品《受教》、《百年好合》被展会永久性收藏。他的剪纸作品,至今已荣获30多项国内外大奖。

九年过去了,他利用工暇时间,剪出一幅幅精致的作品,馈赠亲朋好友,唐玉清虽未能靠剪纸为生,但匠心犹存,依然苦恋着这门艺术。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