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人物志]凡人故事 我心中的那个作家梦

2019年03月25日 来源:《盲人月刊》2019年第3期

许波银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中国大爱联盟公益写作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在开始!”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宣布,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心潮澎湃,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有一股幸福的热流要冲出眼眶。

负伤失明三十多年了,能通过网络学习写作,重新做一名学生,真的好像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梦中。

很小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常围坐在爷爷身边,听他讲《三国》、说《水浒》,每次讲到高兴处,总要告诫我们几句,长大了要好好读书。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爷爷,这些故事是谁写的呀?长大了我也要写,”爷爷随口说:“这些书都是仙人写的,你这孩子真的是在说梦话。”我知道爷爷是在骗我们,我暗暗下决心,将一颗作家梦的种子埋进了心田。可在那个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年代,父母根本拿不出钱来给我去买书看,更谈不上有机会去专门学习写作。更多的时候,在蛙声一片的夜晚,我只能望着空中的繁星发呆。

八十年代初,我应征入伍,后随部队赴滇参战,在执行战斗任务的过程中,被地雷炸成重伤,致双目失明。从一个年轻的军人,一下子变成一个处处需要别人照顾的盲人。这样的落差太大了,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我很痛苦,甚至很绝望,我在心里不止一千遍地问自己,“我还能做点什么?我将来怎么办?”面对没有色彩的天空,我只能手捧着小收音机,感知着外面季节的变换。

改革初期,周围的人还保持着过去的一些习惯,依然喊盲人叫“瞎子”,喊肢残人叫“瘸子”,凡是只要有点残疾的,都有绰号。我听在耳朵里,既愤怒又很无奈。

盲人所能从事的职业,也只能是家里人用竹竿搭着,敲打着小锣,挨家挨户询问,要不要算命。或一个人拉着二胡沿街卖艺。碰上三五成群的顽皮小孩,甚至会遭到纸团、树枝、小石子的围攻,盲人只能手舞竹竿干着急。我的状况好点,因为是从前线负伤回来的,周围没人敢这么放肆。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用我的努力来证明盲人也能行。

有一天,正好残联的同志通知我说:组织一个盲文学习班。于是,我用手摸着那些星星点点,开始了慢慢的盲文求学路。

几个月后,我学会了盲文,可我站在书架前,又发愁了,面对那么多包装精美的书籍,我无法看,因为家里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给我听,仅有的那几本盲文书都被我摸平了,我曾有过的那个作家梦,还能实现吗?

就在我辗转惆怅之际,还是残联、盲协给我送来了及时雨,组织我们盲人利用读屏软件学电脑,神奇般地把盲人电脑、读书、学习结合在了一起。

“啪、啪、啪,”一阵掌声过后,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副会长江建军先生精彩的致辞,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江建军在致辞中说到我们盲人近几年生活的改变,让我感受颇深。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的事业在党和政府,残联、盲协等组织的关心引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盲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都为盲人平等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保障。盲人从文盲到知名作家,从生活不能自理到创业致富,从走不出家门到通过电脑融入互联网学习写作、普通话、声乐、朗诵、推拿、文艺表演等等,盲协把残疾人工作中的难点做成了亮点。就拿我们这一次公益写作培训班来说,无论是公益老师还是学员,虽相隔千里,但都是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在各自的家中进行讲课,听课、讨论、提交作业点评等。这在从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我虽然五十出头,可在我们写作班还算年轻,在我们学员自我介绍的环节中,我们的同学竟然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长者,大家都感叹!很庆幸,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繁花似锦,草长莺飞。春天,同样是一个需要耕耘播种放飞梦想的季节。我回忆童年,曾仰望夜空的时候,所看到的那满天繁星。我想,写作培训班就是我心中的作家梦开始的地方。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