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盲协主席 李伟洪
读完盲人散文集《心灵的北斗》的最后一篇文稿,已是子夜时分,我长长出了一口气,仿佛了却了一桩心愿,又似得了某种慰藉。同时,与这几十篇稿子有关的往事也从记忆的深处一点点浮现出来。
2003年秋,我被中国残联五代会选为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次年七月,正式到中国残联工作。此前,我供职于盲文出版社,朴方主席曾对我说:“盲人工作要着重抓好两点,一是按摩,解决盲人就业问题;二是盲文出版,推进盲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正是因了此中缘故,我一直想在活跃盲人文化生活,培养盲人文学作者方面做点事情。到中国盲协后,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全国盲人文学创作队伍情况,谋划着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举办一个笔会。曾想过,盲人文学创作状况不会有多乐观,但也没想到从事文学写作的盲人竟然如此之少,说是寥若晨星,一点都不过分,直到2007年夏天,总算搜集到17位盲人作者信息。8月,我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盲人文学爱好者笔会。17位盲人作者欢聚井冈山,他们那份喜悦、激动、兴奋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读着他们饱含真情、质朴无华的文字,我暗下决心,不管多难,一定要把盲人文学事业发展起来,一定要让盲人文学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接下来的日子,我小心地呵护着盲人文学这株幼苗。不仅仅因为那份责任,却乎还有一份情感时时激励着我。有人说,文学是社会的良知,那么,盲人文学便是这个特殊群体在漫漫长夜里为自己点亮的火把,是他们爱世界、爱生活的诗性表达。命运把他们抛进了黑暗的角落,然而,他们依然以人的姿态站立着,他们看不见世界,却虔诚的歌颂着光明;他们无法跟命运讨回公道,却依然含笑面对春秋的更替,岁月的轮回;他们常被磕绊的伤痕累累,却依然相信着美好与善良;他们被无形的锁链套牢,却在梦里尽情地舞蹈歌唱……作为他们的同路人,叫带头人也行,我愿意尽己所能,为这株幼苗浇一点水,施一点肥。
2008年,我们举办了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为主题的征文活动;2009年,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盲人嘉年华活动,9名盲人作家出版的文学作品在首届全国盲人优秀文学作品评选中脱颖而出,受到表彰和奖励。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盲人文学爱好者聆听了周明、雷抒雁等文学名家的专题讲座,他们以“读海”为题,即兴写出了文采飞扬的美文华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组织了“触摸世博会,用心看世界”盲人文学作者参观采访活动,他们以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感知,自己的表达方式为世博会平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2011年,三十几名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的盲人作者二上江西,来到革命摇篮瑞金,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
就这样,五、六年的光景一路走过来,我惊喜地发现,盲人文学这方园地,已不再落寞荒芜,不再寂静无声,这里已是草木葱茏,繁花点点,再用“文学爱好者”笼而统之的称呼他们已不公平,他们中间有的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的成了省级作协会员,至于地市级或县级作协会员更是遍地开花。《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顶级报刊上有了他们的作品,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各类专业奖中,他们的名字赫然在列,有的甚至在有数千名专业作家参与的文学大赛中力拔头筹,被“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们评为第一名。在新时期中国文学的舞台上,我们的盲人作家凭着自己的作品有了一席之地。
古人说:“顺势而为,应运而生”。成立盲人文学组织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了。在海迪主席的关心下,2013年11月,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海迪主席亲自出席了大会,并担任了联谊会的名誉会长,她说:“文学是对生命的品味,写作是对精神的补偿。对于盲人朋友,文学也许就像心灵的北斗,总在黑夜里闪着光。”那些日子里,我是兴奋的,喜悦的,激动的,不为别的,只为了我们的盲人文学创作队伍不再是散兵游勇,不再是山贼草寇。我们有了自己的组织,我们有了自己的旗号,我们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组成部分。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又是两年过去了,期间,我们举办了“放飞心中的梦想”征文、第二届盲人优秀文学作品评选、首届全国盲人散文大赛、盲人演讲比赛等活动,在网上开办了盲人文学大讲堂。在优秀文学作品评选过程中,我们收到全国盲人文学作家参评作品25部,涵盖了小说、传记文学、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经过中国作协散文协会会长周明、名誉会长王宗仁、《诗刊》社原编辑部主任朱先树等专家及求真出版社编辑严格审评,最终有14位盲人作家获得第二届盲人优秀文学作品奖。我们的散文大赛征集到的几百篇作品,更是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好评。他们为盲人作者写出思想性、艺术性如此之高,如此之好的作品而惊喜、而感叹、而高兴。《心灵的北斗》这本散文集就是这些作品的集中展示。
就在这篇后记完稿前不久,2015年11月5至8日,我们又在湖北宜昌举行了第二届盲人文学嘉年华活动,表彰获奖作者。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位盲人作家、文学爱好者代表欢聚三峡名城,共赴盲人文学盛会。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评委叶梅女士,诗歌理论家朱先树先生、山东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专家管恩森教授为盲人作家、文学爱好者做了精彩的讲座。同时,我们还以“走进三峡”为题组织了采风创作活动。这无疑将为盲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盲人文学事业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窗外,万籁俱寂,北京安详地睡着,轻轻关闭电脑,然而思想与情感的潮还在涌动不息,浮想联翩间,忽就想起了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那篇题为《金蔷薇》的札记。如果说,这本《心灵的北斗》是一朵朴素、美丽的金蔷薇,那么,谁又是那个终日在夜半时分从尘土中筛选金粉的法国老兵呢?无论如何,是要感谢这几十篇美文的盲人作者,感谢为这本书作序的海迪主席、周明会长,感谢为编辑这本书付出辛劳的江建军、李东辉以及出版社的领导、编辑!感谢诸位,感谢生活!我期待着今后还有盲人优秀小说集、诗歌集、报告文学集的问世。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