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周明
收到残联寄来的盲人优秀散文集,心下一震,想着盲人看不到是如何写作的?居然有那么多盲人喜欢写作,还能出成散文集,实在令我非常意外和感慨。
连忙翻阅,第一篇史光柱的文笔如此活跃而老练,有趣而深情,再次震动了我。
这些盲人作者,有的写身边小事,写生活中的一花一木,写熟悉或陌生的动物,写走过的祖国山川,写听过的音乐故事,写故乡写爱情,写乡村的宁静与都市的繁华,写记忆深处的痛苦与常人无法体会的喜悦。
他们的文字,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凝练深刻,有的充满童趣,有的温婉随和,有的铿锵有劲。透过他们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他们的身影,看到他们的生活,看到他们杵着盲杖点击着路面,听到盲杖与地面敲击的声响,看到他们或伟岸或较小的身影在家人、同事、好友的陪伴带领下,登长城泰山,临江河湖海,体会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境界。
与盲人朋友打过一些交道,我发现他们的感知能力非常强,替代他们眼睛功能的,一是听觉,二是触觉,三是方位感。
听觉上,他们听你说话他就知道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还能感受到你是否长得英俊漂亮,甚至能说出你是不是大眼睛,这一点令我非常惊讶。
盲人的手有着替代眼睛的功能,他们靠“摸”能办理许多事情,手指的敏感程度也是我们远远不及的。
盲人的方位感很强,好像他们的身体里有一个自动定位系统,能够准确辨别方位和海拔高度,这一点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性格也有着我们所不了解的开朗和热情,他们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时候,你既为他的智慧赞叹,又为他的残缺感到深深惋惜。这样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人有着难言的痛楚。
对于他们,我从不了解到略微了解之后,态度马上由之前的惋惜怜悯变成了尊敬、敬仰、敬佩,其中滋味很难用文字表达到位。他们或完全看不到,或只能见到隐约光影,无论怎样,都完全无法阻止他们对阳光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一切美一切好的热爱。这样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基于这些敏锐的感知和无法阻挡的热情,他们把内心的感受变成指尖下的一个个文字,一篇篇文章,凝结成一部散文集,我相信还会有下一部、再下一部!那灵动的语言,那鲜活的场景,那深邃的思想,那健全人触及不到的灵魂深处的体验,都在一张张白纸上扑面而来,令人读之兴奋,读之感慨。
在散文创作的道路上,还有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个靠着顽强毅力拼搏的群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他们视力障碍,但是有一盏不灭的心灯在燃烧,在引领,在前行。
周明
二零一五年深秋,北京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