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2年09月13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22年第9期

文_《中国残疾人》评论员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国家保障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近30年的探索实践后,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残疾人等社会需要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10年来,我国从城市到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加速发展,截至2021年,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市、县数量已达到1700多个,一批批无障碍示范城市、示范村镇把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也从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发展到无形的法规、制度、标准、社会观念、公共意识、信息交流以及文化建设。可以说,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无障碍发展之路。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随着残疾人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无障碍环境建设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系统、不规范、不好用、不管用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以适应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无障碍环境建设涉及多部门跨领域,其建设管理监督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有更好的法律制度来保障。虽然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及国家在残疾人权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中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出了规定,各省区市相继也出台了地方性法规,但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无障碍的规定仍呈零散碎片化的状态,法律之间缺乏协调统一和有效衔接,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要聚焦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当前,虽然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受身体残疾、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很多残疾人特别是困难重度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因此,要通过加强针对困难重度残疾人的家庭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的居家环境显著提升,同时还需要打通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与社区之间的阻隔,实现无障碍环境的整体改善,从而让残疾人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个良好的无障碍环境的形成,不仅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举措上不断完善,还需要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的积极参与,只有不断释放市场潜力,增强社会活力,才能使无障碍环境建设展现出新的气象。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无障碍环境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支持,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关注。而伴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残疾人融入社会将更加顺利,他们也将和健全人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