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江西新余市 残协建设“三重奏”

2022年09月13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22年第9期

文_李凤平

“老温,中秋来了,我代表村残协来看看你老人家……祝你中秋快乐!”2021年9月21日,江西省新余市姚圩镇南河村党支部书记、残协主席、肢体残疾人温小根提着中秋饼等慰问品走进残疾孤寡村民温且里家。在新余,全市512个村(社区)2021年6月底便实现了村(社区)残协全覆盖,所有的残协主席均由村支书兼任,其中还有三位像温小根这样的残疾人。

社区残协组织志愿者到残疾人家里开展关怀活动.jpg
社区残协组织志愿者到残疾人家里开展关怀活动。(图片由新余市残联提供)

近几年,新余市残联推行全区域残协建设,“突出第一属性,写好两篇文章,履行三个角色”,在基层残协建设上实现“三重奏”。

突出第一属性,让残协姓“党”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群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多次调研把脉、找准症结的基础上,2021年5月,新余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社区)残协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全市的村(社区)残协主席由村(社区)书记担任。以此作为破解长期困扰村(社区)残协覆盖面不广、运行不规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动力不足等“短板”的突破口。

2021年被新余市残联定位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并针对村(社区)残协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上热中温下冷”这一最大“顽疾”开出三张“药方”。一是用好“指挥棒”。根据《关于加强村(社区)残协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残协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与残疾人事业转移支付资金挂钩,做好了有奖。二是念好“紧箍咒”。市残联班子成员包片开展督导工作,强调加强村(社区)残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残疾人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生动实践,要求列入各乡镇(街道)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打出“组合拳”。树立共享共建的新观念,市残联加强和市文明办、组织部、文化局、人社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村(社区)残协进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为残协专职委员设置村(社区)书屋管理或公用设施看护等公益性岗位。

在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前,市残联开展了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残疾人创业能人、名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委员可行性调研。经综合研判,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推荐残疾人15人,7名残疾人成功当选所在村(社区)“两委”委员,其中3人当选党组织书记。此外,市残联还统筹推荐村(社区)残协主席、专职委员、残疾人(家属)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市、县(区)、乡镇“两代表一委员”,人数较上届增加了48%。

写好两篇文章,让残协走“实”

写好“建”的文章,程序严密实在。一是遵循组织程序。村(社区)残协召开代表大会前,需以书面形式向乡镇(街道)党委上报拟提名主席人选,向乡镇(街道)残联上报《召开代表大会实施方案》,当地党委研究、批复拟提名人选,当地残联对《方案》中代表大会的开幕、报告工作、讨论、选举、通过重大事项、闭幕等环节审查备案之后,方可组织实施。二是先行先试。在无兄弟地市经验做法可参照,无以往旧例可循的情况下,市残联在充分征求村(社区)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办证人数少于20人的村(社区)召开残协大会,所有的持证残疾人全部出席,因心智障碍或卧床等不方便出席的,由残疾人亲友代为出席;办证人数在20人以上的,召开代表大会,代表总名额一般在20~30人,其中残疾人(家属)不少于60%。

写好“治”的文章,制度规范实用。一是建好工作流程,确保简便易行。新的村(社区)残协产生后,全市各级残联督促指导村(社区)残协修订完善了《首问负责制度》《残疾人康复工作制度》《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来规范办事行为、办事程序和办事效能。二是建好工作台账,确保情况清楚。新的村(社区)残协产生后,采取“一看、二问、三查”的办法对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了上门登记。一看:看残疾人家庭的居住环境;二问:问清家庭收入情况、服务需求情况;三查:查明残疾人致残原因、是否享受国家惠残政策、存在什么急需解决困难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残疾人基本情况、康复治疗、就业培训、扶贫解困、信访维权等台账,始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担当三个角色,让残协为“民”

做贴心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有近80%的村(社区)将为残疾人解难事办实事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姚圩镇姚圩村为方便农村留守残疾人就近就便就地就业,开办了一个专项承接来料加工的辅助性就业点,一举解决了该村12名残疾人就业问题;“颐养之家”是新余市为70岁以上留守、独居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普惠性养老机构,良山镇、人和乡放宽残疾人到“颐养之家”用餐年龄条件,积极吸纳了132名年龄70岁以下的残疾人“入伙”;渝水区良山镇垣下村等地主动出资邀请技术人员上门为残疾人提供家电维修、推拿按摩、理发、磨菜刀剪刀、心理疏导等服务。残疾人都说:“有了残协,我们就有了主心骨、贴心人。”

做帮扶人。新余市人和乡穡诞村残疾人何细杨种植了80多亩黑皮冬瓜,今年7月喜获丰收,却遭遇产品销售难题。往年都是通过订单出口国外,但今年国外疫情影响出口销售,如果不采摘,冬瓜烂在土里会影响下半年的种植;采摘成本也会是一大笔花销,摘下的冬瓜不进冷库只能保存一个月,如若没人购买,坏了只能扔掉。眼看辛苦忙碌一年的心血浪费了,何细杨心急如焚。该村党支部书记、残协主席了解到他家黑皮冬瓜销售情况后,立即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随后向全村范围内的党员干部、从事餐饮的村民以及自己的同学、亲友发布采购倡议书,呼吁大家积极采购他家的黑皮冬瓜,压在何细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做维权人。2021年9月开学前的几天,家住新余市景江社区的老李带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找到了残协主席。“我的孙子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轻度弱智,今年小升初,想让他到师资力量较强的渝水区三中就读,又怕学校不要残疾孩子,万般无奈下他向社区残协要求“帮忙”来了。残协主席带着老李找到了当地教育局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他孙子争取到了心仪的学校学习机会,维护了残疾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合理权益。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残联)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