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三脚或多脚手杖选用指南

2022年08月09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22年第8期

文_朱辉 闫媚 王昊

手杖是一种常见的单臂操作助行器具,由手柄、杆和支脚组成,多用于老年人和下肢功能障碍者,可为下肢提供承重和支撑,从而保持身体平衡。

根据支脚数不同,手杖又分为单脚、三脚和多脚手杖。当前,我国三脚和多脚手杖的国家标准参照GB/T 19545.4-2008《单臂操作助行器具 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4部分:三脚或多脚手杖》,标准中主要涉及手柄套、腿和支脚、调节装置,材料、成品、稳定性、机械强度和耐久性等项目。国家对此类辅具产品质量非常重视,于2014~2018年连续5年开展单臂操作助行器国家监督抽查。随机抽取126批次单臂操作助行器样品,其中涉及三脚或多脚手杖46批次,主要检验分离试验、静载试验、疲劳试验3个项目,平均合格率92.1%。

结合以往检测情况分析,三脚及多脚手杖的产品质量问题多由设计及材质等因素造成。部分手杖产品为弯形设计,与直形设计使用方法相同的情况下,弯形设计力臂较大,施加外力相同情况下力距较大,相对容易损坏。直形设计的手杖多是单独手柄与杖体相连接,部分厂商对该种手杖的连接为紧固或是涂抹黏结剂,没有卡扣设计,导致使用中手柄与杖体可能分离。其次是手杖本身的材质问题,主体材料韧性差、较脆、管壁薄,导致长期使用后发生弯曲、裂纹、断裂等现象。

笔者围绕三脚和多脚手杖国家标准中主要技术指标要求,结合市场监督抽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为读者选用三脚或多脚手杖产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使用者拿到一根新的三脚或多脚手杖后,要先进行整体观察,确保手杖各个部件无毛刺、锐边,以及损坏衣服或引起用户不适的突起物;进行接触时,表面材料应不使衣物、皮肤和地面着色;支撑地面时,不宜产生异响。确认外观后,开始检查手杖各个部件。手柄应可以调节且安全牢固,手柄套的形状设计和材料表面应具备有效防滑、不吸水等特性,可更换、易清洁,宽度在25 毫米至50毫米之间为宜。支脚底部直径应大于35毫米,避免出现“吸合性的杯状”设计,安装牢固,不易脱落,且可以更换。

确定各部件符合要求后,进行使用调节。手杖高度可以通过测量站立(穿鞋)时地面与股骨大转子的距离确定,也可以测量肘屈30度,腕背伸25度时,足外侧150毫米到手掌的距离。高度调节的装置,在使用中不应产生松动,在使用中调节部件应伸缩自如,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宜能进行调节和锁紧,当高度调至最低时,手杖底座中心的垂直空间高度应不小于120 毫米。

稳定性是手杖检测重点项目,通常由向内/外倾翻角判断。使用者选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平衡能力较差,或有脑卒中史、关节炎或腿部受过伤、支撑力差等情况,宜选用多脚手杖,提升平衡性,增强对身体的支撑力。对稳定性有更高要求而选择四点支撑手杖者,可考虑选择利于重心分布的不对称设计。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多脚手杖由于增加了支撑面积,在上下楼梯时要求每一支脚都落在台阶上,否则存在倾翻隐患。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是室外不平整的路面,由于多脚手杖末端面积大,呈爪形分开,在步态异常时,会导致手杖脚爪与同侧摆动的腿脚形成碰撞干扰,因支脚不能同时着地而发生摇摆。

(作者单位:国家康复器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