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_徐萍
居住在上海市虹口区江湾街道的残疾人黄敏的丈夫因车祸长期卧病在床,黄敏是外来媳妇,担任街道社区助残员,孩子正上初中,家庭生活困难。上海市肢残人协会(简称肢协)的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刻上门走访,并把情况反映给其所在区残联。区残联及时送去了帮困款,对医药费给予部分补助,并与学校联系减免学费。市肢协教育工作委员会专门安排志愿者为其孩子补习功课,孩子的学业不断进步,最后考上了区重点高中,为这个家庭走出低谷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协会干部都是热心人,肢残朋友的难事,就是他们放不下的心事。哪位肢残人需要帮困,哪位肢残人家里需要无障碍改造,哪位肢残人迫切需要就业,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说起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不少肢残朋友都会讲出各种感人故事。
让肢残人走出封闭圈子融入社会幸福生活
孙科弥因为一场车祸,再也站立不起来了,她一蹶不振,整天唉声叹气。市肢协工作人员走访时了解到唱歌是她唯一爱好,于是就从这着手,积极联系市残疾人合唱团,为她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还邀请她作为区肢协合唱团的志愿者老师,为区属“希望之家”伤友上课。孙科弥最终走出了车祸阴影,在一次新春联谊会上,她演唱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边唱边哭,说要把这首歌献给市肢协的同志,感谢她们多年来无微不至的关爱,就像妈妈一样。
市肢协致力于寓教于乐,围绕中心工作,发动各区开展一系列有利于肢残朋友身心健康的学习和文化体育活动。在庆祝建党百年的日子里,组织残疾人参加“读书·与国同梦”上海市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以党史和系列红色经典诵读接力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展“线上诵读”和建党百年知识竞赛,引领广大肢残朋友赞颂党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了解昨天、珍惜今天、奋进明天。
市肢协善于从群众中采纳“金点子”,开展肢残朋友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的活动,用活动来团结残疾人、凝聚正能量、树立好风气。组织“开文明车、做文明市民”活动,由交警现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助力残疾人驾驶员平安出行;举办“肢残人才艺展示”和“肢残人时装秀”活动,引导肢残朋友珍爱自己、拥抱生活;开展“我与残联”励志演讲和一年一度的网络迎新活动等,鼓励肢残朋友再多艰难也要无畏前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肢协开展了“爱心献社会,做最美守护者”征文活动,宣传奋战防控一线的残疾人志愿者故事;还举办“残疾人就业你我他”主题论坛,稳岗位、保就业。
智能手机进入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过去只有通话功能到今天“一机在手、统统搞定”。但是不少肢残朋友年龄偏大,好多手机功能不会使用,妨碍了他们进入信息社会。为了让肢残朋友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快捷便利,市肢协邀请专业人士分批分区为肢协骨干举办社区智能手机应用学习班。通过学习培训,不少肢残朋友掌握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手机进行微信交流、休闲娱乐、上网购物、看病预约和办理事项,他们高兴地说:“通过培训,我们终于跨越了“数字鸿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残疾人鼓与呼
市肢协同志常说,协会要成为残疾朋友解决问题的“互联网”、传递关怀的“温度计”、传播正能量的“发生器”。近年来,市肢协先后开展了银行网点无障碍调研、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调研、上海旅游景点和公共卫生间无障碍调研、全市无障碍停车位调研等各类专项调研,搜集到上千条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肢协邀请相关专家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归纳疏理,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提出过上百条建议,向有关部门积极反馈。
他们积极为肢残朋友代言,瞄准机遇替肢残朋友发声。为出台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办法,市交通委前来听取残疾人代表意见,市肢协事先做好功课,收集归纳肢残朋友意见,提出了建设无障碍停车位等建议;为编制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残联等部门听取协会意见,市肢协走访基层充分调研,结合实践和残疾人呼声,提出了10多项意见建议,其中推进无障碍建设等建议被吸收到规划中。
月浦街道的贺海滨高位截瘫,居家生活极为不便,尤其是门口有三级台阶,出门要人抱上抱下。但对他家出入口实施坡化改造,需要牵涉到方方面面,难度较大。市区两级肢协干部不辞辛苦,尽管自己行动不便,仍一次次走访相关部门,费尽口舌、说尽好话,终于做通了工作。相关部门为他家门口建造了坡道,此后,他再也不用麻烦别人抱上抱下了,生活也有了尊严。
市肢协注重与残疾人群众“滚在一起”,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次,有关部门拆除违建过程中造成肢残人余国雄的店铺无法经营,给他的生活带来困难。市肢协了解后向有关部门不断反映,直到问题妥善解决。
传递爱与力量,让肢残人朋友拥抱明天的希望
上海市肢协充分认识到舆论对残疾人的影响,坚持办好《上海肢残人》小报,每月出版1期,至今已办了280期。小报及时报道市、区肢协和专委会工作经验,在推动协会工作、团结肢残朋友等方面起到了独特作用。
2020年,《上海肢残人》小报推出“同舟共济、共抗疫情”专版,引起了强烈反响。脊髓损伤伤友是市肢协最关注的群体。为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关心伤友,市肢协建立了“脊髓损伤佳通服务热线”公众号,这是一个为伤友提供康复教育和服务的公益性平台,通过介绍康复知识、分享伤友故事,传递积极康复理念,帮助伤友提高重建生活的信心。伤友王新宇说:“热线帮助我们走出了生活的阴影,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就是树上的一片叶子,风太大被吹落了,但叶子落地了也可以长成一朵小花。”后来,她考取了中级社工师,成为“希望之家”一名社工,与众多不向命运低头的伤友一样,让生命走出了至暗时刻。
上海市肢协活跃在残疾人所需所盼的关键点上。未来,他们将继续排除万难,为广大肢残人朋友重建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上海市肢协)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