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建设了坡道之后,残疾人出行方便多了。
文_周清荣
能自己到公园广场晒晒太阳,一直是70多岁的范玉莲最大的心愿。2001年,一场车祸造成她肢体二级残疾,她的人生由此跌至低谷。每每看到失去知觉的双腿,范玉莲都会感到空前的压力。“以前在屋里一天坐到晚,没出去过,别人问我,怎么不让人推我到广场晒太阳?儿女都忙着上班,找别人实在是太麻烦了。”范玉莲吐露了自己的苦恼。2017年,湖北省竹山县残联将范玉莲列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后,为她家大门进行了坡化改造,让她坐着轮椅便能够自由出入;同时为她家安装了扶手、坐便器及台盆,让她可以不再需要家人的帮助就能够洗手洗脸、上厕所。通过改造后的低位灶台,她能坐着轮椅自己做饭,实现生活自理。现在的范玉莲,脸上挂满了笑容。除了改善她的居住环境,“出行梦”在这几年也得以实现。
范玉莲生活的改变是竹山县1.8万残疾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竹山县坚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作为提升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优化城市建设管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通过部门联动,高标准精细化建设、改造和管理,竹山县无障碍环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县创建工作,在2018年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时就明确提出将创建无障碍环境县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体谋划、推进、落实。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竹山县无障碍环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竹山县无障碍环境县创建工作项目清单》《关于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落实无障碍环境设计的通知》等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保障。
县政府先后投入约4500万元用于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所有新建、扩建工程全部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关标准进行了设计、施工和验收。一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选取有行业代表性的五馆一中心等作为创建试点,加大投入,对人行通道、卫生设施、饮水设施、停车位、服务窗口等进行无障碍改造。二是大力实施重点项目补短板行动。在7条新建和4条既有的主次干道、内街小巷人行道路口、出入口及人行横道设置缘石坡道171处、设置率达100%,坡化改造17处。中心城区主干道及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的人行道新建、扩建和改建盲道31.76公里。对32个公共建筑、城市广场和城市绿地等进行无障碍改造,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设置率达100%。三是积极推进家庭无障碍改造。已改造重度残疾人家庭814户,低收入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0年,竹山县又投入40余万元在堵河广场和城西湿地公园建起了140米的无障碍通道。范玉莲现在可以自己坐着轮椅沐浴阳光欣赏着堵河两岸的美景。“确实比以前方便很多了,自己能独立上厕所,又能出去逛公园晒太阳,人的精神状态也随之好起来了。”范玉莲高兴地说。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