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第六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暨2021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文/图_《中国残疾人》记者 杨乐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6亿。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物质精神文化成果的必要条件,是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残疾人融入社会机会和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完善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做好特殊旅客服务已成为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2021年5月20日,是第十个全球无障碍宣传日。20日当天,第六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暨2021让残疾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记第六届中国机场服务大会暨2021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创新发展论坛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正是为了呼吁全社会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将我国民用机场建设成为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无障碍家园。
共同呼吁 为特殊旅客带来更多幸福感
要将机场打造成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本次论坛上,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残联等多个部门的代表围绕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政策等进行发言,为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未来发展开阔了视野。
“无论我们的机场建设怎么先进,最终都要围绕着服务人民群众这个根本任务,所以我们要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人文机场的重要内容。”本次论坛上,在谈及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机场建设的关系时,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这样说。他指出,在机场新改扩建工程中,要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优先推进与特殊群体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用,着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和民航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无障碍环境。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表示,希望加强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法治建设保障,推动修订《航空法》时增加航空运输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容和条款。同时加大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标准宣传贯彻力度,探索民用机场无障碍设计设施服务体系审查认证制度,实施强制性的无障碍专项设计与施工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闭环管理系统。同时,他建议开展相关法规和标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提升无障碍服务的规范性、便利性和可及性。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则表示,应通过机场无障碍设施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发布和推广应用,努力化解机场无障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推出更多运输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通过推动老年人便捷出行服务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满足旅客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创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障碍环境,让民航特殊旅客充分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业内分享 打造机场无障碍服务品牌
近年来,我国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上成果显著,其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更是成为我国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典范。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代表介绍了大兴机场如何在机场无障碍建设过程中将平等尊重、分需定制、一体设计、融合共享的理念贯穿其中,并且从设施、产品、服务等三个方面分享了大兴机场怎样从细微处入手,使特殊旅客真正实现独立顺畅出行。
在分享经验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就机场无障碍建设的最新标准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像民航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相关案例介绍了《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行业标准;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则发布了航空旅客服务团体标准,并对《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指南》《中国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规范》进行解读;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发布了航空运输无障碍服务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代表39家千万级机场向全国同业发出《中国民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倡议书》,倡议做好顶层设计,将无障碍服务环境建设积极融入“四型机场”( 即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各个方面;践行真情服务,充分彰显人文关怀,打造中国机场无障碍服务品牌;推动科技创新,共建共享智慧无障碍。
专家讲解 将“通用”与“无障碍”紧密结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推进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来自国内国际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诸多精品案例都可以为其提供理念及设计上的新角度和新思路。在本次论坛上,来自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的专家们结合相关案例为现场代表进行了介绍。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结合杭州无障碍步行街、京雄高铁、西湖大学等10个案例介绍了国内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优秀设计。他提到,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加强规范标准宣传贯彻的同时,还要能够形成闭环监督,借助典型进行推广,同时应建立机制健全责任,避免在建设中出现浪费留有遗憾。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设计总监孙力扬则从包容与多样的角度,介绍了日本羽田机场——这一国际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优秀案例。通过他的介绍,与会代表对如何将包容性通用无障碍设计融入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特别是羽田机场使用的产业化装配式无障碍系列产品以及清晰醒目的导视标识系统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国内机场打造功能齐全、注重细节、高度集成的高品质无障碍建成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机场的无障碍设施是否便捷、服务是否到位,身为旅客的残疾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在本次论坛上,两位残疾人嘉宾的发言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东北财经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大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会长吕洪良认为,设计建设中的高标准,主要在于其科学的内涵,即定位多数兼顾少数的通用无障碍设计理念,只有将通用设计和无障碍设计紧密结合,才能将公平与效率摆在同一平台,实现高水平的无障碍。中国盲协副主席、北京市盲协主席何川则希望无障碍环境能够进一步完善,让盲人朋友也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无障碍环境建设代表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各行业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示范,而伴随着更高质量的设施、更高水准的服务在越来越多的机场得以推广,残疾人畅行无忧的梦想也将变为现实。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