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

2020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2020年第10期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体系更加完备,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这是对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制度的总体设计和长远规划。残疾人是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对保障和服务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兜牢残疾人的民生底线,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困难群体,他们可能会因身体、能力或其他原因陷入贫困,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摆脱困境。这不仅需要将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改善特困残疾人的供养条件,在残疾人遭遇临时困难,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时还应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正将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落到实处。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兜牢残疾人的民生底线,要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残疾人专项救助水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回应残疾人的关切,不断增强困难残疾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的同时,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为残疾人编织出一张兜底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兜牢残疾人的民生底线,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这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畅通求助渠道,优化救助程序,加快服务转型升级,努力做好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另一方面,各部门要形成兜底保障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合力,通过加强协同配合,落实部门责任,强化政策衔接,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和救助效率的提升。

民生无小事。归根到底,做好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困难残疾人基本权益作为残疾人社会救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困难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困难残疾人在遇到揪心事、烦心事、忧心事时,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保障在身旁、心中有温暖、生活有希望。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