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欧阳鸣
自1988年3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9个月后,1989年1月《中国残疾人》杂志创刊。现在回想起来,这本杂志能够迅速崛起于期刊之林且在面世之初就具有鲜明特色而历经四分之一世纪初衷不改,这当然源于一个新兴组织和一项初萌事业的强烈表现诉求,源于独特而又庞大的受众群体和阅读需求,同时也与一个人以及一群人的终生执念密切相关。
人道主义拓荒者
创刊初期,《中国残疾人》只是一本48页、小16开、单色印刷的简陋刊物,却特别拿出大量篇幅,刊发了香港阮次山先生的重磅长文《邓朴方——大陆人道主义拓荒者》,首次明确了“人道主义拓荒者”的提法,邓朴方名副其实。朴方同志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因为自身就是一个残疾人,他对于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更需要人道主义的关爱感受尤甚。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当大多数人对“人道主义”这个西方世界的舶来货噤若寒蝉时,朴方同志已经在不遗余力地提倡和呼吁人道主义。《中国残疾人》的创刊号上,邓朴方亲自撰文《为春天的事业而耕耘》,鲜明提出“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如此,“人道主义”也就成为《中国残疾人》贯彻始终的宗旨和奉行不渝的理念。
《中国残疾人》初创的数年间有两个栏目很能体现这种宗旨和理念:一曰“作家爱心”,凭借邓朴方的号召力和这些思想先行者的自觉,一举“招揽”了当时数十位一流、一线作家,畅谈他们对人道主义和爱的感悟,一时蔚为大观;一曰“残疾人的性问题”,在那个年代,在一本严肃的机关刊上公然谈“性”,以著名医学权威吴阶平教授的文章肇始,连续两三年、数十篇长短文,成为当时中国期刊界的一大奇观。从“形而上”到“体而下”,既谈“主义”,也论“人道”, 《中国残疾人》算是“拓荒” 出了一个新局面。
人道主义传播者
人道主义是一种宽泛的、普适性的思想,而《中国残疾人》杂志则要面对特定的读者群,对于残疾人这个具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就要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既能感受到人道爱心的温暖,又能体会到人道精神的力量,既成为人道援手的受惠者,也成为人道事业的参与者。
《中国残疾人》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我们针对残疾人最直接关心的民生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分别开设了“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基层”、“文化生活”等栏目,给予残疾人方方面面更为切实的指导和帮助。《中国残疾人》还拥有海量的信息:开设有“焦点搜索”,即时跟踪当前社会上有关残疾人的焦点、热点事件;“要闻”,国内残疾人事业发生的大事要事;“各地”,地方有关残疾人的各类报道;“环球”,世界范围内有关残疾人事务的动态人态;“微基层”,街道(乡镇)以下残联的工作;在“就业扶贫”等栏目中,也有大量的资讯。如此,人道主义的理念和关怀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无处不在了。
另外,《中国残疾人》还有一大特色:专门开辟了一个就叫作“人道主义”的版块,集中刊登最具有人道主义亮色的人物、事件,以及有关人道主义的理论探索和人生感悟——比如“现代社会新残疾人观”的推出,将全新的对于人道主义的理解贯穿其中;比如2012年度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中与残疾人有关的张丽莉、高淑珍等人,《中国残疾人》都在先期以封面人物的形式放在“人道主义”版块中重点做了报道,体现了一本杂志应有的敏锐性和责任感。
人道主义践行者
一本杂志当然要“说”,但更要“做”;人道主义要传播,更要践行。像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国残疾人》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赶赴灾区,以最快速度发出了前线报道,然后连续几期用大篇幅刊发了后续的救援工作,特别是对因地震而新产生的残疾者的救助、后期的身体和心理康复等,都表现出《中国残疾人》这本杂志的专业精神和素养。像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我们除了在前期对中国残奥运动员的备战、社会各界的支持连续进行追踪外,更在残奥会开始后全员出动,结束后马上推出了整本杂志的特刊,而且更是着重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残健一体的人道主义情怀。
《中国残疾人》践行人道主义的执念矢志不渝。2009年,《中国残疾人》在创刊20周年之际,打出了“人道中国”的品牌,让更为响亮的人道主义的脚步踏遍中国。依托这个品牌,我们策划了“人道中国之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巡礼”大型连续报道,用数年时间走遍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了全方位的反映,最后结为厚重的3册书籍。接着我们又操作了“人道中国之人道行走”、“人道中国之企业社会责任”两大选题:前者深入神州的各个角落,结识一些普通人,记述一点寻常事,生发一种我们对于人道、人道对于我们的感悟;后者则以该企业的残疾人工作为切入点,呈现企业本应承担和践行的社会责任,凸显人道主义的力量即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也依然强大。
中国残疾人事业是一个伟大的方兴未艾的事业,人道主义的思想正在愈加地深入人心,《中国残疾人》杂志可谓适逢其会。25年,走过,走了,走着⋯⋯整整300期杂志一以贯之。而我们,能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拥有这份人道主义的执念,幸甚!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