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铁生进了录音棚

2014年01月08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 张香巧

人们已经熟读了铁生《我的梦想》,但当你聆听到由铁生亲自朗诵的《我的梦想》这篇美文时,我相信,无论是铁生的挚友还是喜欢铁生作品的读者,你一定会感到无比的惊奇和由衷的亲切。铁生的朗读虽算不上专业,却彰显气质有嘉;抑扬顿挫略欠标准,但情感的自然流露,无不使人感慨万千⋯⋯

时值铁生逝世3周年的今天,我们再次聆听铁生那略带浑厚与苍劲的朗读,回忆起当年录制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2005年史铁生在录音棚录制《命若琴弦》有声版图书。

2005年秋,中国盲文出版社计划编辑出版《人文精品》系列丛书。丛书中包括读者耳熟能详的现、当代著名写作大家。于是,社里很自然地把史铁生纳入计划之中。

既然是首选,负责的编辑便联系到了铁生,并约定了在家中面谈的时间。见到铁生编辑表达了想法,铁生闻听要将他的书做成听书版,也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听书版,有特点!” 《命若琴弦》《老海棠树》两本书,主要收集了铁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代表作品。两本书共几十篇文章,可否选择其中一两篇由铁生亲自来朗读?编辑们为这种突发的想法感到惊喜。可考虑到铁生每周3次透析的身体状况,编辑们却难以向铁生张口。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编辑婉转表达了想法,意想不到的是,铁生却一口答应了下来,这让编辑喜出望外。

“铁生来了。”同年秋天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碧空如洗,铁生如约来到盲文出版社。只见坐在轮椅上的铁生丝毫没有疲惫的倦容,精神异常焕发。他热情地与大家打着招呼,顾不上休息,一下车便来到我所在的有声读物事业部,朗声问:“录音棚在哪儿,什么时候开始录音?”

“是否有点紧张?”编辑已然同铁生成了好友,说话不免有些调侃。

“真的,还真有点!”铁生对周围的人说:“虽说我讲过课,也做过报告,但是,说起朗读文章,这可与讲课、做报告大不一样,对着麦克风那得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可我这破锣似的嗓音⋯⋯”他用手指指自己的喉咙,“缺五音少六律,别搞得让读者心烦意乱、牢骚满腹⋯⋯”

“不会,读者想听的就是您的原声再现!”我们不无肯定地说。

在铁生的执意要求下,录音师抓紧时间讲述了录音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随后,铁生便被推进了录音棚。

朗读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活生生的有声语言。说实话,即使播音专业的人员要掌握这门艺术,起码需要几年的本科学习。但对于从未进过的录音棚、从未接受过朗读训练的铁生来说,今天的朗读就成了摆在他面前极具挑战的任务。

《我的梦想》与《给盲童朋友》是铁生直面身体残疾而笑对人生的代表作,由铁生来朗读,可谓意义非凡、锦上添花!虽然两篇文章内容再熟悉不过,也无须过多预习。但铁生毕竟是第一次朗读,在场的人不免有些担心。

朗读固然有众多的要求与规范,但对于我们来说,想要达到的效果很明确还原一个本真的铁生!朗读即使不够标准、不够规范,但一个本真的作者、本真史铁生原声再现的事实却是千真万确!

试音、调音空当,铁生隔着厚厚的玻璃,时而抬起头来冲我们点头微笑;时而低下头去看着稿件仔细推敲;时而又仰起头来闭上眼睛,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戴着耳麦的表情既认真又严肃,当融入录音棚中的氛围时铁生开始朗读起来。

在场的人则站在外间的控制室,隔着厚厚的玻璃静静地注视着聚精会神朗读着的铁生。

到底是自己的文章,铁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事后我们得知,铁生为了将这个任务完成好,已经在家中将这两篇文章又熟读了多遍。中间虽有一些失误,一经录音师的提示铁生很快领悟,及时做了修正。

《我的梦想》《给盲童朋友》两篇文章加起来是3330字,铁生共朗读了大约10分钟,几乎是一气呵成。

“语速太快了,这不成,让人听着不舒服,我再来一遍!”听过自己的第一遍录音后,铁生感觉不满意,决定重新录制。

“您的身体?⋯⋯”我们不无关切地问。

“没问题,撑得住!”铁生一副轻松的神情。

“要注意掌握好用气的技巧、语气的变化、语速的均衡及语调的控制⋯⋯”在录音师的指导下,铁生稍事休息又第二次进了录音棚。

《我的梦想》9分25秒。

《给盲童朋友》4分16秒。

OK!录音师为铁生打出了完美的手势。

 “走出残疾人的小圈子,怀着博大的爱心,自由自在地走进全世界,这是克服残疾、超越局限的最要紧的一步⋯⋯”你听,此刻,铁生就坐在你的对面,头戴耳麦,手拿稿件,聚精会神⋯⋯那正是铁生在同你进行心灵的交流。(本文作者系中国盲文出版社有声读物事业部听力残疾人)

致读者

残疾人朋友,您好:

为了使最普通、最基层的残疾人朋友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舞台,本刊“文化生活”版块,将于明年新增加一个栏目——“温馨家园”。

每位残疾人朋友都可以给“温馨家园”栏目投稿,不限题材、不限内容,只要是您的所思、所想、所写、所做的小制作、手工艺品,甚至是一句话、一个想法都可以在这个栏目里展示,分享给全国的读者朋友们。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投稿时请将作品电子版通过邮件方式发送给我们,邮件地址是zczz@263.net.cn,或邮寄给我们,邮寄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惠新里甲8号《中国残疾人》编辑部收,邮政编码是100029。

另请注意以下几点:1. 请在作品中写明您的真实姓名、性别、详细住址以及联系电话。2. 请在作品中注明您的残疾类别。3. 请写明作品名称。4. 请附上有关个人简介。5. 邮件主题请写明温馨家园栏目收。6. 所有文件请打包发送,文件名用您的真实姓名命名。
欢迎投稿!感谢您的支持!  
栏目编辑 每文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