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曹青菀和母亲张朝霞坐在我的对面,一缕阳光从窗外涌进来,屋子里暖洋洋的。
凛冽的北风呼号着、夹带着飞舞的落叶撞在玻璃上啪啪作响,伴随着一个母亲用不紧不慢而优雅的播音腔调和她女儿用活泼而近乎标准的普通话向我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交谈中,张朝霞为我念了一段话,这段话在她的手机里不知放了多久而不舍得删去:人要学会对自己的境遇有信心。不论境遇如何,都欣然接受。因为,每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将指向一个更加广大、完美的计划,远非我们一时片刻所能想象得到。就像污泥对莲花而言,并不是诅咒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而言,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我很少被心灵鸡汤样的文字打动,这段话是个例外。我知道,这段文字对于曹青菀和她的母亲而言,有着我这个旁观者不能想到的意义与价值,这段话也浓缩着曹青菀从一个普通的聋人女孩走上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舞台,再到安徽卫视播放的《超级演说家》获得全国第二名的经历。
2009年举行第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时,曹青菀是河南省参赛队的一名舞蹈演员。2013年她成为了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演的一名主持人。四年的时间,还是在同一块排练场地,曹青菀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蜕变。
文/图_陈曦
蒲公英的梦想
曹青菀捧着手机哭了,没有让其他人看到。
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两位评委都为她开了绿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成为曹青菀的导师后,她一路过关斩将选入四强之列。就在这时,她偶然间得知老师李钢去世的消息,一开始不敢相信,四处打听后得知是实情。百感交集的曹青菀走到阳台捧着带来噩耗的手机,哭了。忆起曾跟随老师学习的一年时光,记得老人家的严厉与慈祥、批评与鼓励。时隔两年了,在这次采访中回忆起来,她还是忍不住落泪。这个20岁的姑娘戴了16年的助听器,她听不清音乐的节拍却可以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表演,2013年她又登上了全国电视演讲比赛的舞台与“最会说话的人”过招。
她的故事该如何讲起呢?这要从她母亲张朝霞的梦想说起。
张朝霞曾在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用曹青菀的话说:“妈妈有着最动听的‘播音腔’,不进中央电视台太可惜了。”张朝霞曾设想过女儿未来的种种可能,每一个梦想都伴随着舞蹈与歌声,孩子3岁时,梦碎了。那年,幼儿园老师发现曹青莞不仅说话含混不清,听力似乎也有问题,经检查确诊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四处求医却得知基本不可能治愈。张朝霞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那时候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就是哭,天天哭,家人间不敢交流这件事,大家都回避着,整个家庭的命运跌入了谷底”。直到有一天曹青菀被爷爷拉着站到自己的旁边,张朝霞看到了老人的无助与孩子的天真,那一刻终于下定了一个决心——不再哭了!要去想办法!残酷的命运激发了张朝霞性格中倔强的一面,她要去想办法让女儿回到“听”的世界。
她为女儿验配能买到的最好的助听器,每天都为女儿做语言训练,一字一句地纠正发音。她为女儿报美术班,让女儿学习拉丁舞,培养女儿对生活的乐观与积极,鼓励她在普通学校与健全孩子勇敢地交流,一切一切都源自张朝霞的一个梦想,就像她和女儿携手而作的诗“蒲公英的梦想”中所写的:我想化作一株蒲公英一株自信的蒲公英即使在不显眼的土地上成长我也要比任何植物都出落得端庄。
眼睛会说话的女孩
曹青菀说,自己在学习拉丁舞时总是跟不上节拍,小舞伴也曾气得甩手而去。舞蹈老师跟她私下约定,用无声的唇语暗示音乐节奏,她的舞蹈便在这样“无声地伴奏”下绽放着,这一次次绚美地绽放,成为了自信成长的沃土。训练的汗水与自信的微笑让她在15岁时入选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星星你好”这个节目的表演团队。那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从全国各地遴选演员,老师让曹青菀用眼神模仿看星星的感觉。一二三,二二三,一串节拍下来,曹青菀表现得非常优秀,为她赢得了“眼睛会说话的女孩”这个绰号,她也成了河南省唯一入选的演员。艰苦集训几个月后,“星星你好”顺利入选残奥会开幕式。残奥会上的演出是她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很多机会伴随着这次演出而来,比如曹青菀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进修学习。很多人也通过这次演出认识了她,比如中国传媒大学著名教授李钢。李钢教授是中国传媒大学主持学院教授、播音发声教研室主任、全国普通话测试中心主任,先后培养过罗京、王宁、李瑞英、李修平等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乐观、阳光的曹青菀。李钢教授想把这个姑娘培养成能够为残疾人服务的手语加口语电视节目主持人。2011年的夏天,曹青菀在高二暑假时见到了李教授,这次见面将在不久的未来将曹青菀引领上演讲舞台。
在此后的一年里,每逢周五曹青菀就坐火车到北京找李钢教授学习发声,周日晚上再赶回洛阳。在曹青菀的眼中,李钢教授是一个严厉而慈祥的老头,他在学习上非常严格,在生活细节处又体现着长辈的关爱。学习了一年,曹青菀的汉语发音水平突飞猛进,李钢教授建议她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这一愿望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最终曹青菀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编导专业。
与“最会说话的人‘PK’”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对曹青菀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在陈鲁豫的推荐下,曹青菀报名来到了安徽卫视播放的《超级演说家》——这个与“最会讲话的人‘PK’”的舞台。在曹青菀的眼中,参赛选手全都是精英。曹青菀说能来到舞台展现自己就很满足了,从未奢望结果如何。但是,能够登上舞台演讲,是真的一件让她兴奋而着迷的事情。一轮又一轮的比赛,进了十六强、进了四强、四强争霸赛后便是冠军争夺赛。从“讲话”到“演讲”,这个聋人小姑娘不仅回到了“听”的世界,而且进入了“说”的舞台。有一件事情是曹青菀后来才知道的,她的导师李咏曾经邀请过李钢教授到现场观看曹青菀的演讲,那时李钢教授已有恙在身。曹青菀也曾发信问候,李钢教授仅仅回信说“正在住院有事回电”。老师的“冷漠”曾让曹青菀诧异,曹青菀不知道的是李钢教授已在病床之上,很费力气才回复了这个短信。
决赛的时候,曹青菀从漆黑的后台望向明亮的舞台,她渴望着灯光照耀在身上的感觉,也渴望着能向观众们倾述一个聋人的经历与梦想。此时,“说话”已经不再是一种证明,而是一种选择,选择的是乐观、积极与勇敢;此时,成败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梦想正在这个舞台向世人绽放着,绽放着一个聋人女孩的梦想,一个妈妈的欣慰,一个老教授的期望和对所有绝望中前行者的鼓励。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