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无声的力量——“听障奥运会”与中国聋人运动

2013年09月13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_陈曦

一个世界 聋人世界

2013年8月5日,为期11天的第22届夏季听障奥运会在保加利亚索菲亚落下帷幕。在索非亚瓦西尔·列夫斯基体育场举行的闭幕仪式上,4个不同国家的金牌运动员带着圣火上台,象征这次的闭幕的主题——“一个世界,聋人世界”——所有的听障运动员,不分国籍,同场竞技。保加利亚听障舞团头戴着玫瑰花,舞着绚丽动人的民族舞蹈,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听障运动员欢聚一堂。各国运动员在进场检阅仪式中用自己的语言——国际手语交流,用舞蹈表达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充满喜悦地彼此拥抱祝福。在全场的欢呼声中奥运圣火渐渐熄灭,随着夕阳西下,4年一度的听障奥运结束了。4年之后听障奥运会相约土耳其。
由中国残联组团,中国听障体育协会此次派出了67名运动员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女子篮球6个大项的比赛。据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赵素京介绍说,经过全国残疾人锦标赛和全国残运会的选拔,再参加三个月的集训后组成了现在这个代表团。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非专业运动员,有60%的运动员是第一次参赛。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听障奥运会上共收获12金5银8铜25枚奖牌,名列奖牌榜第五。其中,游泳项目摘得7金2银5铜14枚奖牌,乒乓球4金2银,羽毛球项目1金1银,田径3铜。

 

世界聋人联合会董事会成员特里·莱利博士说:“听障奥运会的火焰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圣火提醒世人,听障奥运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事业,这也是我们在此相聚的原因。”世界听障运动协会总裁克雷格·克劳利说:“ 在运动赛场上,聋人常常被人们忽视。这奥运之火,是我们庆祝这一运动89年来的存在。”

从1924到1989

1924年,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希特勒因策划慕尼黑啤酒店暴动被判5年刑期、孙中山组建“北伐军”、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出生了、小说家卡夫卡逝世了,还有在《历史上的今天》里没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首届“听障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届“听障奥运会”只有欧洲的9个国家145名运动员参加,但这次运动会却开了身心障碍类运动会的先河。处于内忧外患之际的中国并无精力顾及体育运动的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空白期一直延续到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残疾人体育运动终于进入了拓荒期。这一阶段的残疾人体育运动以盲、聋、智障的在校学生和福利企业单位为主要活动范围。

1957年,中国进入了“大跃进”的年代,这“跃进”的潮流也影响着新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式。为了适应“大跃进”的新形势,1957年北京举行了聋人田径、乒乓球、游泳比赛,报名者超过千人,这一赛事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届聋人运动会。1958年12月2日,《中国聋人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经国务院批准,转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执行。文件发出后几个月之内,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19个省市分别成立了聋人体育协会。其他省市则动员建立聋人体育组织。广州、青岛、武汉等地还专门成立了聋人田径队、聋人篮球队、聋人乒乓球队等体育专项性队伍。当时各个省市的聋人体育队经常进行友谊赛,各个省市也经常举行省级比赛。据不完全统计,有14个省市举行了聋人运动会。1959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聋人篮球赛后,便因政治运动风潮又进入一个阶段的沉寂期,直至1980年,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四地聋校田径队进行了跨区域的友谊赛,才向世人展示着中国聋人运动的又一次复苏。当时的聋人运动比赛规模小,地域性强,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发达省市,尽管这些赛事现在看来“不很规范”,但却极大地促进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协会的成立。1983年成立的伤残人体育协会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组织,随着协会的成立,残疾人运动进入了规范化进程。同年,伤残人体育协会颁发了《关于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伤残人体育协会的通知》,引发了全国各地建立残疾人体协的热潮,短短几年内有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残疾人体协。1986年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在北京成立,这一全国性的聋人体育运动组织极大地推动了聋人体育运动的发展。1986年山东举办全国聋人篮球邀请赛;青岛举行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及4个经济特区的聋人篮球比赛;北京举办了田径、游泳、乒乓球三个项目的聋人比赛。同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并在3年后即1989年首次组队参加了在新西兰举行的第16届聋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尽管参赛的8名运动员没有取得奖牌,却成为中国聋人体育运动迈向国际舞台的第一步。

体育——国力的较量

说到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现在讨论最多的是“举国体制的利与弊”“群众性的社会体育运动是否从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中获益”这些话题。在这种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引进而来、延续至今的体育举国体制的确起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体育运动与引导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效果。有人说,竞技运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而战争是比拼综合国力的,这一点可以从冬季听障奥会说起。2007年美国盐湖城举行第16届冬季聋奥会,我国组团参加并获得一枚银牌。如同奥运会一样,冬季听障奥运会与夏季听障奥运会是同等规格的赛事,但是中国的聋人运动员跨入这两个舞台却时隔18年。这18年我们在等什么呢?

 

纵观来看,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残奥会”、“聋奥会”、“特奥会”三大赛事类别里,听障奥运会因受到身体局限较少而具有最高的竞技水平,也最接近健全人体育赛事。比如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聋人运动员能达到10.21秒。这在国内健全人运动员中也属于较好的水平。但是,更高的竞技水平也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而再刻苦训练却难以弥补冬季听障奥运会的技术性差距。冬季听障奥运会一般设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壶、冰球、滑板滑雪五个大项目,这种强调科技技术投入与资本投入的比赛对于当时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显得过于“超前”。赛场比拼的是个人实力,而个人实力的背后是科学训练、技术资本与资金的大量投入,比拼的是一个国家的“内力”。在党和国家领导的关怀下,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18年来聚敛的“内力”让我国的聋人体育运动一步步地缩短了与世界残疾人竞技运动的差距。2007年6月广州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聋人篮球邀请赛,前国际听障奥会主席唐纳达•埃蒙斯女士看完中国队的比赛后赞叹中国队进步之大。中国聋人运动与世界聋人运动的发展正在缩短,但是差距还很明显,国外的残疾人体育已经呈现竞技化趋向,比如瑞典就有聋人篮球俱乐部和联盟,组织了自己的联赛。

链接
1967年在德国召开的第19届国际听障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 简称ICSD/CISS)会员大会,决议将国际无声运动会(International Silent Games)改名为世界聋人运动会(World Games for the Deaf),并于1969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11届赛会开始采用这个名词。1979年在瑞士召开的第35届ICSD/CISS会员大会,决议将世界聋人运动会之英文赛会名称"World Games for the Deaf"改为"Deaf World Games"。2001年5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鉴于在ICSD/CISS主导之下的世界聋人运动会办得极具规模且保有聋人文化的特色,决议同意更名为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DEAFLYMPICS),并自当年7月意大利罗马第19届起实施。听障奥运会进行比赛时,需要拿下助听器或人工电子耳接收器,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每一个人都在无声的环境中追逐最高荣誉。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