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陈玮 赵淮丰
有幸前往北欧访问,在这里虽没有名山大川,但处处都是风景,一个拐角,一次转身,遇到的不是设计别致的喷泉,就是绿荫如盖的公园,令人目不暇接。而在精致的风景之中,我们更感受到北欧的无障碍环境为我们带来的舒适与温馨。
人行道的两端与路面平稳相接,为轮椅车、婴儿车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北欧没有盲道
我们的北欧之行是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始的。赫尔辛基全城的主干道均由排列整齐的石块铺成,两边的人行道上铺的也是石块,奇怪的是在这个社会保障和服务设施完善的城市,人行道上并没有专为盲人铺设的盲道,不仅在这里,包括瑞典的斯德歌尔摩、挪威的奥斯陆、丹麦的哥本哈根情况都类似,原来北欧国家的每条路大概都有百年的历史,和周边古典的建筑映衬起来,会让你产生恍如穿越时光的错觉,现代人的使命就是维护和修理,而不是毁灭和重建,历史就这样被沉淀下来。但是他们用其他匠心的设计来弥补先天的不足,每条人行道两端的石块会逐渐变薄,与路面平稳相接,不仅方便轮椅车,也为众多婴儿车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每个交通路口,设有提醒视力障碍人士通过的语音设施,红灯时,声音节奏较慢,绿灯时,节奏明显变快,提醒视障人士安全通行。
小餐馆里的升降机
奥斯陆的生命主题公园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但是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却是主题公园门口残障人士的专用停车位,门口一共有10个车位,有3个是专门留给残障人士的,尽管有时空着,其余的车辆也不会占用,而是停在公园远处的广场上。
印象中方便肢体障碍人士上下楼梯的升降机,一般是安装在机场、地铁、会展中心等大量人群集中的场所。意外的是在一个可容纳几十人就餐的小餐馆中见到了升降机,并且这个普通的小餐馆中专为残障人士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
就连庄严的法院大门口,别的牌子没有,却有一个专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指示牌,告诉他们无障碍通道如何走。
以上的小小细节看上去微不足道,实际上正是它们成了北欧文明的标志和见证,也已经成为我们这次北欧之行最亮丽的风景线。
苏珊需要帮助
挪威的峡湾美得让人惊叹,雪山、森林、溪流、村庄、海湾层次分明地浓缩在同一个画面,就像一个精致的盆景。这样的美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也有幸在峡湾认识了苏珊。
一位盲人手持盲杖从卫生间出来,我们赶紧给她让出一条道,谁知她站在路中并没有走的意思,并向周围问候:Hello, Who can speak English?(谁可以讲英语?)尽管我们是三脚猫口语,出于帮助残疾人的职业习惯,没有多想冲上去就答应:我们可以。Would you help me ? I want to washing my hand.(你们能帮助我吗?我想洗手。) 我们搀扶着她来到洗手池边,只见她熟练地按压皂液盒取出洗手液,冲洗干净后,开口问道Where is the paper ?(需要擦手纸)我们又扶着她来到取擦手纸的装置前,她也很轻松地从装置上取纸擦手。做完这一切,她微笑着对我们表示感谢并和我们聊了起来。她叫苏珊,这一次到峡湾是来陪妈妈游玩的,她能感觉到峡湾很漂亮,因为妈妈很开心,这时苏珊的妈妈买好单来到我们身边。当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专门为残障朋友服务的人员时,苏珊和妈妈特别兴奋,连忙说:“知道知道,北京、 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一个美丽的地方。”苏珊更是拉着我们的手不放,与我们合影。
回想起与苏珊的相遇,她自信的微笑总是让我们不能忘怀。尽管她是一位盲人,从她要求帮助洗手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身体有缺限的人同样可以追求生活品质,并且她周围一定有一群时刻愿意帮助她的人,所以她才那样的从容和自信。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斯德歌尔摩的街头,出租车司机是如何帮助一个带着两个残疾孩子的妇女,帮助者和被帮助者都是那么自然和习以为常。在这样的氛围下,北欧的残障人士借助各种辅助器具出现在公园、游轮、街头,他们和健全人一样平等享受着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残联)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