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_欧阳鸣 陈曦 艾诚
统筹_陈曦
一方水土 一方和谐
“一方水土,一方和谐”,东风公司十堰管理部周建国主任对记者说出这8个字的时候,饱含着一种历史使命感。上世纪60年代的十堰,只是中国无数深山小镇中的一个。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是,只是一间打铁店,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足以传遍整个小镇,这便就是十堰全部的工业基础,曾经不知名的湖北小镇,是因为东风公司而成为全国知名的汽车制造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成立企业残联的大型国有企业,这种守护一方的社会责任感已传承了三代东风人。说起“企业责任”四个字,周主任说东风人身上很强的归属感是有着历史地理因素的。时间回溯到1969年,那是东风公司“聚宝”的年代,所谓“聚宝”是东风人自己的调侃,意为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于此。当时,人们这样形容十堰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十堰真奇怪,一条马路直通外;说它是城市,种瓜又种菜;说它是农村,工厂山沟盖。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十几万建设大军,挥洒血汗,开山辟地。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建设物资运到后,全靠工人手拉肩扛。几十吨的重型设备,工人们在底下垫上圆木,然后几十人喊着号子,像拉纤似的拉到工地。技术工人也常常在工地上搬砖挑沙扛木头,就连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移山扩土,平陆建厂,也正是因为处在这个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半封闭环境下,红色岁月里这群满怀火热理想的人,无论来自哪里,在十堰市这个土地上都成为了东风人。
而这种归属感形成这个团体扶残助弱的内在凝聚力。周主任讲起这样一个故事,铁路处的一位老同志老来得子,孩子不大时,老两口在路边捡到一个婴孩,后来发现孩子患有严重的脑性瘫痪。面对多方治疗依旧瘫痪在床的孩子,老两口犯了难,难道要再次抛弃他?老两口选择默默养起这个不知姓名的儿子。在小小的家里,两个孩子慢慢长大,20年过去了,兄弟二人从幼儿到少年再到青年,哥哥会说话了,会走了,会跑了,上学了,工作了,残疾的弟弟依旧躺在床上。20年过去了,老人花白的头发里也不见了一根青丝。2007年,老太太去世,相继老爷子中风瘫痪到了床上,一张床的左边是中风的父亲,右边躺着脑瘫的弟弟,哥哥不愿放弃却难以坚持。公司党委得知后定期看望慰问,在残联的帮扶下,楼内的党小组也自发组织退休职工为他们服务,负责白天的照顾,换洗衣服,做饭。大家的无私帮助,让面临崩溃的家庭,让几乎崩溃的信念,顽强地支撑着!
十堰市因东风而建,也因东风而兴,十堰有东风职工7万人,家属20万人,这其中包括5000位残疾人兄弟姐妹,这些残疾人有的是先天残疾,很多是因为早期机械加工行业较高的工伤致残率而累年增加。计划经济时代政企合一,如同其他大型国有企业一样,十堰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电信等诸多的社会职能由东风公司履行,残疾职工的就业康复需求自然而然地成为东风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今这种责任感依旧保留了下来。在东风公司成立伊始还没有福利工厂这个概念,为了安排残疾人就业,东风每个子公司都建有福利商场,所谓福利商场就是将销售、家电修理等简单的工作给予残疾人就业。而东风公司所属的三家医院,包括1个三甲医院2个二甲医院分别对肢体残疾、脑瘫、精神类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医院不仅服务于集团内部的残疾职工家属,也服务于社会。十堰山区的贫困残疾人往往没钱支付全部的治疗费用,医院也在公司领导的指示下,尽最大能力减免这些费用,治疗时用最省钱最有效的方法,以人道主义情怀治病救人,把经济利益放到第二位,是东风公司自始至终的要求。
关怀每一部车 关爱每一个人
从同情、救济到鼓励残疾人力所能及地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东风公司扶残助残模式发生了转变——这个转变要从残联说起。1989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东风公司残疾人联合会作为全国最早的企业残联之一也随之成立。公司给予残联正处级待遇、人员编制与经费单列。企业残联的成立让东风公司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残疾人工作整合统一,步入正轨。东风残联理事长张淑华说,东风残联模仿国家残联的工作模式,成立的5个专门协会是残联工作的左膀右臂,残疾人自此有了属于自己群体的文化生活圈子。而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则使工作厚积薄发。残工委由公司各个部门的一把手担任,工作协调问题得到妥善改善。在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协调下,福利工厂运行良好,为残疾职工生活提供了保障;企业内的残疾人除享受普惠政策之外,还有很多特别的优惠政策,比如电话费用、网络费用减半,医疗费用减免等。
福利工厂工人待遇不断提高,不仅享受健全员工同样的福利待遇,还有很多公司给予的特殊优惠待遇。聋哑人黄秀娟在福利工厂找到了工作,也在这里找到了意中人组建了家庭。
有些改变是看得见的,而有些则是润物细无声。
眼前帅气乐观开朗的李凯说过去从不拍照。他入职以后身边都是健全人职工,虽然不被嘲笑却难以融入,腿部残疾让他曾经非常自卑与自闭,他永远是集体照中躲在角落里的人。在参加专门协会工作后,他慢慢地开朗了起来,他试着打羽毛球,竟成了一名好手;试着拍照游泳,也做得有模有样。残联的工作让他不得不与人交流沟通,他发现歧视眼光原来是自己的弱者定位,他意识到身体的残疾不可逆转但不可怕,人虽无法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幸福与快乐。
同事领导们发现李凯变了,一个残疾人的转变,会放射性地扩大到一个圈子,无数个圈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2003年东风残联组织了自己的第一次残疾人职工运动会,这些残疾人运动员们也许跑得不快,也许水平业余,但他们奋发图强、永争第一的精神却令人更加振奋。公司领导观后做出这样的指示:“关爱残疾人要‘用心、用力、用情’。”
何为“用情”?以记者看来,就是尊重。企业残联保证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依靠之一便是福利工厂,在公司领导的鼓励下,残工委会协调东风公司强大的“内需”保证福利工厂的运行,从公司劳保用品、被服加工甚至某些简单的车床加工制品也都交给福利工厂生产。其实以东风公司的实力养起残疾人很容易,但公司意识到有些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比如残疾人参与生产生活创造价值带来的自信,一个人的自信则会成为一个家庭的自信,一个有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家庭会因为这份自信心带来无法计量的幸福感,这份幸福感则是企业希望给予每一个人的尊重与关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中存在着这样的逻辑关系——在大多数企业看来。残疾人往往是经济意义上的负担,对于残疾人需要同情需要救济,而残联福利工厂的创立、专门协会的活动给予了残疾人职工就业生活的保障,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与良好的精神面貌则鼓励企业完成了扶残助残意识的转变,那就是通过“尊重”激励每一个人创造自己的价值。
东风化雨 润泽四方
东风桥立公司是东风集团下属的一家福利工厂,1997年贷款200万建立厂房吸纳残疾人就业,16年来市场的加工费下降了20%,用工成本、原料成本不断增加,效益持续下降。其实公司领导很明白,要盈利不难,裁员就行。外商曾表达这样的意思:责任是社会应该承担的,公司应该以盈利为主。桥立公司并没有这么做,他们理解美商投资是为了追求利润,他们更知道自己担负着的社会责任要求他们是不能依靠减员增加效益的。公司制定的政策规定,只要职工家里有两个待业的青年,桥立公司就安排一个就业,残疾人优先。企业哪怕不盈利哪怕再困难,减员不减残疾人。
2012年,东风残联开展百家无障碍进家庭工作。李凯家从楼道、厨房、厕所都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李凯说,这些无障碍设备不仅自己可以用,家中的老人也可以用。
一个福利工厂的社会责任感,便可以看出残联的工作成绩。
东风公司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统筹部署工作,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公司各单位都把残疾人工作纳入业务范围,主动考虑,特殊照顾,协调配合,共同实施。公司各单位把残疾人事业纳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纳入和谐企业的创建,纳入每年的办实事计划。在政策、资金方面积极支持。公司各单位相继出台了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提高残疾人优惠待遇的办法措施,营造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十一五”期间东风残联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近1350例,有2800多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300余件,为11人安装假肢 ,仅2011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0例,康复治疗精神疾病患者320人次,治疗脑瘫113例,智障儿童30例;五年来新增安排残疾人就业200人次,技能培训残疾人800人次;五年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300多人次,协调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事务120件,家庭无障碍改造150户;五年间,东风公司残联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动员社会,在各类报刊媒体上发稿200多篇,举办了两届残疾人运动会,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五年来,残疾职工朋友生产生活和发展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受到的关心、理解、尊重更为深厚,获得的权利和实际利益更加实在、实惠。2008年4月,由中国残联、公安部、卫生部联合组织的中意合作项目“残疾人驾驶汽车身体条件和培训内容研讨会”在东风公司召开,这是东风公司残联首次承办的国际合作项目,并借此机会生动、直观地展示了东风公司残疾人工作成果,受到中残联领导的高度好评。东风残联已连续9年和“十一五”、“十二五”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一个残联的工作成绩,便是一个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缩影。
自2008年开始东风公司已连续四年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制定并发布了社会责任中期行动计划——“润”计划。计划提出了“东风化雨、润泽四方”的履责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未来五年,公司将在经济责任、利益相关方责任、环境责任、社会公益责任以及文化责任方面将作出的努力。东风公司牵头集团下属主要事业板块,发起筹建了“东风公益基金会”,并于2012年正式获得国家民政部批准。“东风公益基金” 为非公募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润”计划中公益项目的实施,原始注资金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 据统计,2012年,东风公司(含下属各单位)开展对外捐赠活动共计67项,捐赠总额4830.89万元,内容涵盖支援遭受自然灾害地区,开展湖北省内扶贫,援藏,支持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救济和公共福利工作等。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但作为央企,其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责任,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东风公司这样认识“社会责任”:短期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将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提倡社会责任,不仅仅为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更能真正在国际市场获得尊重与荣耀,这才是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公司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其经济属性不断扩展为社会属性。
东风化雨,润泽四方。愿东风公司在“关怀每一个人,关爱每一部车”的经营理念下,愈行愈远。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