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微笑天使一家亲

2012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

本刊记者 冯实 陈曦

编者按:

天使亲情。伦敦残奥会7000名志愿者,身着紫色服装,背着紫色挎包,游弋于赛场内外各个角落,服务于各国代表团团部,联系、翻译、沟通,严谨而尽责。紫色在欧洲国家是尊贵的象征,喜欢紫色的人总在努力比现在做得更好。紫色志愿者展开天使的翅膀,给参与伦敦残奥会的各国朋友带来亲情与微笑。

 

团部天使:五星红旗下友情相聚

96,中国代表团团部打来电话,希望记者采访一下服务于中国团团部的几位伦敦残奥会志愿者。其实与这些志愿者打交道已有一个星期了,和他们交往,还是通过824中国代表团举行进入残奥村仪式,记者前往采访认识的,他们的微笑与热情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不能不首先提到与记者接触最多的志愿者林斯。她今年25岁,个头不高,福建南安人。她特意告诉记者,她的名字是斯文的斯。林斯的确够斯文,她对担当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情有独钟。林斯是本科三加一过来英国的,后读研究生,20098月毕业后回国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当时在伦敦上学没时间,已经错过机会。2010年夏天,她报名担任伦敦奥运会志愿者,一直在等结果。当时有28万人报名,只录取7万人。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录取了。于是专门从国内返回伦敦来当志愿者,之后残奥会又接到通知,延续下来。林斯觉得这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她打算残奥会结束在伦敦找份工作,多积累些经验再回国。林斯被分到澳门代表团团部当翻译。由于当时澳门团还没有来,她就先到中国团团部帮忙。林斯觉得参加残奥会非常受感动,在残奥村门口迎接中国团,看到运动员非常坚强、乐观,希望他们取得好成绩。林斯很热情,当天就帮助英文水平较差的记者与媒体酒店联系事宜。记者借机询问,能否帮助打听去残奥发源地曼德维尔的具体路线,林斯答应马上帮助查询。晚上林斯就打来电话,详细告知了如何乘坐地铁、火车、汽车去曼德维尔的线路。记者得寸进尺,让林斯帮助联系采访澳门团事宜。林斯爽快答应,不久,她就来电告知,澳门团 4日晚在伦敦碗参加跳远比赛,5日上午9点半在会展中心参加轮椅击剑比赛。这下妥了,记者的采访计划搞定,感谢林斯。

在中国团团部,活跃着9个志愿者,成为中国团上下一致赞誉的得力帮手。首先要说的就是个头高高瘦瘦的金增国。他是山东济南人,来伦敦4年了,正就读南安普顿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学业。听说2012年奥运会、残奥会要在伦敦举行,他在网上提出申请当志愿者。和林斯想法一样,2008年,金增国在伦敦上学。当时他就想,错过北京了,一定不能错过伦敦,一定要当伦敦志愿者。2010年提出申请,2011年他就接到录取通知,非常高兴。而且通知他是为自己祖国的代表团中国团团部服务,心里更加兴奋。说起当志愿者,金增国充满自豪感,他说,同学中当志愿者的并不多,也就三四个,他知道的就有上千人想当没当上呢。金增国担任的具体职务是团队助理,要求有较强的中英文语言和翻译能力。在中国团团部当翻译的有两个人,另个是博士、北京男孩。他俩都是伦敦奥运会志愿者,在中国帆船队,因为都有过航海经历,三四年前在英国出海玩过。他曾帮助中国奥运代表团闭幕式旗手徐佳丽丈量过船体长度。金增国说,他来英国,雅思考了7分,来到中国团团部,要抓紧学习,尽快熟悉,全力帮助工作,包括为团部领导及中国残联领导当翻译,协助生活训练沟通,以及比赛后的申诉工作,不愁没有用武之地。从后来中国团的反映看,小伙子干得不错。

在中国团,除了6个中国志愿者,还有3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戴着宽边玳瑁眼镜,笑容可掬的杰佛礼·沃勒,50岁,他来自距离伦敦180英里的谢菲尔德,是谢菲尔德大学教授,又是建筑师。他也是20109月申请报名,20112月被录取的,被分配来中国团团部。沃勒递给记者一张自己的名片,是中英文双语的,看来沃勒对中国有相当了解。沃勒当志愿者,很有成就感。他说,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有25万人申请,12万面试,7万录取奥运会志愿者,仅有22%左右录取率,残奥会录取4万志愿者。沃勒曾负责培训志愿者,他在英国跑了2.6万英里培训了2000人。 看到这些培训的志愿者很优秀,他很骄傲。沃勒觉得,当志愿者很荣幸,到中国团服务更荣幸。沃勒幽默地说,他希望伦敦残奥会中国拿100块金牌,英国拿100块金牌,不过他希望英国多一块金牌,他要为中国和英国加油。

 

中国团团部人员介绍,这些随队志愿者帮助做了许多事情,当翻译、联系事宜,甚至帮助开车,因为英国车多司机少,而中国团有11辆车,缺司机时,这些志愿者就当仁不让了。为了表达对中国团的热爱,这些志愿者们在代表团团部的五星红旗下合影留念。

 

赛场天使:迷茫时刻遇见指路灯

伦敦残奥会,究竟有多少志愿者?一说4万,一说7000,总之,在记者眼里,这些紫色志愿者随处可见。

在著名的伦敦塔桥附近,记者看到一间紫色小房子,旁边几位身穿紫色制服的女志愿者,在热情为游人服务。小房子上写着:您有什么问题吗?关于2012伦敦,关于运动会,还有更多伦敦的信息。志愿者还免费赠送伦敦地图。

在赛艇比赛场地伊顿湖畔,记者看到面带微笑的英国志愿者兰娜,她左手戴着一个硕大的浅紫色手套,上面写着“London2012”,她热情地为过往的赛场观众指路,不厌其烦。在赛场通道,总有搭起的服务台,备有免费地图,有志愿者为观众答疑解难。

 

对于操着“青格力士”(中国式英语)的记者来说,在赛场周围,遇见满嘴中国普通话腔调的黑头发黄皮肤志愿者,那就像暗夜街巷里看见一盏明亮的路灯。

在媒体中心,记者遇见了日本志愿者恭子,她丈夫是中国人,所以她的中文也会“一点点”。别看这“一点点”,她跑前跑后,帮助记者联系组委会,申请赴曼德维尔参加残奥火炬接力仪式采访的记者名额,虽然没有成功,但记者心里依然充满感激。在伦敦碗附近寻找盲人门球馆位置,遇见了21岁的志愿者俞萍。俞萍在诺丁汉大学读书,父母是宁波人,已在英国退休,她在英国长大,所以虽会说中文,但不很流畅。记者问她的名字,她用中文说不清楚,就用笔写在了记者笔记本上,字体蛮清秀。俞萍说,这是父亲教给她的。

在残奥赛场,有一种专门的志愿者服务,就是现场组委会媒体翻译,她们需要配合英国本土志愿者向中国代表团运动员提问。乒乓球赛混合区,记者遇见原籍香港志愿者索非亚。索非亚50多岁,来英国20年了,她隶属志愿者言语部,每日三班,每班有三四个会中文的志愿者。索非亚本身有工作,是请假来帮忙的。她做了奥运志愿者,休息两周,又到残奥会帮忙。为此付出不少,她早上上班,然后坐一个半小时火车,下午来乒乓球场馆服务。索非亚说,损失些火车票,但也蛮好的,因为在这里中文翻译很难找。

在伦敦残奥会游泳馆,记者遇见了志愿者叶璐。小叶很有意思,乍一看她的成熟老道,还以为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一问才知,她今年只有18岁,快19岁。在英国,18岁以上都可以报名当志愿者,没有年龄上限。叶璐是深圳人,老家是广东连平的,一个人在伦敦读高三,住学生公寓,今年考大学。叶璐英语相当不错,来伦敦考雅思得了7分,现在考8分了,雅思最高分是9分。叶璐对中国队充满感情,她在翻译的同时,使劲为中国队加油,并且为每一位从赛场上下来的中国运动员,尤其是夺得金牌的运动员,送上一枚圆圆的,酷似金牌的金色巧克力,然后说,中国队,加油!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