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不寻常的同学路,终将变为寻常

2023年05月09日 来源:《三月风》2023年第5期

文|本刊记者  冯欢 

图|新华社

WeChat_1682319648.jpeg

钟华强和朱金祥是江西省南康中学北校区的学生,也是赣州市南康区麻双村的老乡。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两人一直同桌。在校园里,他们几乎形影不离。

钟华强患有先天性脑瘫,双腿无法正常行走。进出教室、校园散步、上下楼梯、打水、上体育课……10年时间,朱金祥一直充当着钟华强的“腿脚”,背着他一起长大,成绩优异的钟华强在学习上也常常帮助朱金祥。

两位学子的故事登上微博热搜,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有人叫朱金祥“雷锋”,但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件多大的事,“当时决定背他,只是想证明自己力气大,后来想着背他还能锻炼身体,没想到越背越胖,现在170多斤了。”而在钟华强心里,朱金祥的背最能依靠,“别人的背是硬板床,朱金祥的像‘席梦思’。”这些毫不做作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让所有人为这份单纯的美好感动。

湖南衡阳一初中女孩三年背同学上课、浙江小学生轮流背残疾同学上学……近些年,类似新闻见诸各大媒体,从20世纪80年代“红领巾助残”活动的兴起到90年代“全国助残日”设立,再到今天扶残助残观念深入人心,校园这座育人磁场,用潜移默化的“不教之教”引导青少年向上向善,用涓涓细流般的努力,向社会灌注着正能量。

在见证心灵震撼之后,挖掘民众被感动背后的深层原因,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结。新闻之下,一条评论令人印象深刻:“关注点应该在学校这类公共场所要投入建设更多无障碍设施,让每位肢体障碍人士都能正常上下学,而不是依赖于师生的友好帮忙。”的确,无障碍是残疾群体最具体、最核心的权利之一,它关乎生活质量,关乎平等参与,更关乎人格尊严、人权保障。我们需要为残疾人的生活争取更多空间、设施和机会,让他们的出行、求学、工作、恋爱、婚姻等人生历程更加无障碍。而校园无障碍,是残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根本基础,更是他们实现融合发展的人生起步。

家庭成员之间的守望相助、社会成员间彼此的慈善帮扶,固然作用重大、意义非凡,但真正可持续的、系统的权利实现路径,仍然是制度。我国正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推进校园和工作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尤其是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配备,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无障碍支持服务和合理便利。不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活平等的、完全的主人,不寻常的同学路,应该变为寻常,也终将变为寻常。正如一位残疾人所说:“我们需要真正的方便,真正的自主出行,我们不想麻烦身边的人,我们想体面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体,而非新闻报道的主角。”■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