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注重农村小手艺的价值

2023年04月10日 来源:《三月风》2023年第4期

5.pic_hd.jpg
柳编是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特色产业之一,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已形成有序的产业链,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柳编家具、工艺摆件外,还有技术门槛不高的编织工艺品,带动当地残疾人增收致富。(摄影 张和勇)

文|本刊记者  冯欢

有人说,农村手工业是观察中国兴衰一个极好的符号,农村残疾人则是观测中国民生状况一个最真实的窗口。早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发现,受限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农业人均产值有上限,如果要让农民富起来,一定要靠企业,不断在农村创造就业岗位,农村手工业是个很好的选择。相比其他产业,就业门槛低、工作方式灵活、增收前景广的手工业正是适合农村残疾人灵活就业的领域和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理想途径之一。

首先,它够“低”。编织柳制品的门槛不高,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行,上手快、培训时间短,是适合残疾人就业的理想项目之一。当前各地因地制宜,根据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宜雕则雕等原则,探索了各种特色手工路径,对于解决农村残疾人就业,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次,它够“农”。农村手工业由农民办,在农村办,就地就近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依托乡村亲友熟人圈层,残疾人在经济活动中便于互助互通,尤其是农村残疾人,依托家庭老幼相携,不需过多考虑托幼、养老等难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

刘二霞是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双楼乡大赵村一位残疾人,自幼学习祖传柳编技术。从承包1000多亩河滩地种植簸箕柳开始,到2019年创立河南坤德工艺品有限公司,刘二霞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教授残疾人、困难人群柳编技术、提供就业岗位,先后帮助86名残疾人、8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每家每户每月增收上千元,看似不多,其意义却不容小觑。从小处说,对于残疾人,它不仅带来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也成为他们自食其力、改变生活的新起点。往大了说,农村手工业为一地一域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契机,也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从残疾人到手艺人,赋予了传统手工艺更多的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小而美也能成其大。

在《美好社会与美美与共》一书中,费孝通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天看来尤为适用于农村手工业,它“看起来小,力量却很大,看着不如大中企业气派大,却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显示出的是另一种气派,富民的大气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原的力量不是来自好高骛远,而是来自脚踏实地,尊重实际。”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