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三月风》编辑部
执行|《三月风》记者 冯欢 白帆 张西蒙 闫双艳 刘柳 吴丽君
按摩,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孕育而生,历经数千年的传播和繁衍,成为当代社会人们医疗、保健、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起,顺应“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历史大潮,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盲人按摩发展的政策,中国盲人自此与按摩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残疾人就业体系里一条独具特色且至关重要的途径。
但近年来,网络语境下的按摩被赋予颇多负面色彩,行业自身也面临着来自市场的诸多挑战。尤其在就业形式日渐丰富的当下,盲人按摩的职业价值往往在比较中被忽视。
中国有1700多万盲人,在大力倡导、推广盲人群体多元就业的同时,应当看到按摩依然是适合盲人群体的好职业,是盲人群体能够抓得紧、握得住的最牢靠的“饭碗”,这一事实值得被强调和重申。无论是济南市个体按摩店里的唐震、段益杰,执业医师马良,还是北京按摩医院里丰富中医理论、传承“按动疗法”的王友仁、师瑞华、曲怡等人,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盲人按摩行业的几经发展和变化,也能看到他们在按摩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职业选择的一种,按摩既不“丢人”,也非“下策”,它与其他职业一样值得被尊重和肯定,更需要被社会重新认识。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