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无障碍,人人共享美好生活

2022年12月27日 来源:《三月风》2022年第12期

2.pic_hd_1.jpg
2022年10月12日,广西南宁启用首条智能盲道斑马线。这条过街人行道位于南宁市园湖南路与鲤湾路北二里交会路口,附近有一家拥有100余名盲人师傅的按摩医院。(图 央视新闻)

文_冯欢

视障人士怎么过马路?传统的方式是,行人过街有声提示器会响铃,绿灯亮起时,视障人士听到滴滴滴声过马路。显而易见,这种方法并不可靠,同时还带来声音混扰、城市噪声等问题。

10月12日,广西南宁启用首条智能盲道斑马线。交管部门事先为视障人士配发芯片手环,当视障人士来到路口,按下手环按钮,斑马线两端的感知设备便可接收到信号,随即激活智能指引系统,调整红绿灯,并通过视觉和声音的方式对过往车辆提前预警,提醒车辆减速礼让。斑马线上还内嵌一条盲道,帮助视障人士通过特殊脚感辨别方向。

近些年来,在人们关注的城市建设发展话题中,始终不乏对无障碍社会生活环境的讨论,热度最高的莫过于视障人群出行问题。出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对于视障这一特殊人群来说,安全出行在过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而很多人不愿意出门。此番南宁盲人体验到无障碍智能化服务,以科技赋能助盲,予障碍人群便利,自然收获各方好评。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提出,障碍的存在是残疾问题的核心。无障碍是指为残疾人提供与非残疾人平等的获取相同信息、访问相同地点、参与相同互动和享受相同服务的机会。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既有物质环境、信息交流、公共服务的无障碍,也有观念的无障碍。

事实上,关爱残疾人生活,创建无障碍城市,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无论是先天缺陷,还是意外伤害,无论是蹒跚学步,还是年老失能,任何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需要“无障碍”的帮助。一个坡道、一条盲道可能是为轮椅人士、视障人士而建,一条视频字幕是为了帮助听障人士,如今都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普惠”。所以无障碍的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而从个人角度来说,关心无障碍,就是在帮助某个时间点的自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8年残奥会,我国建设了大量无障碍设施,2022年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推进了我国无障碍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已从“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渐向“无障碍环境建设”过渡,从“设施”到“环境”,意味着无障碍的内涵在扩大,与此同时,随着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人们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也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让障碍人群全面参与城市化和信息化社会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无障碍化的每一小步,都在把世界往更美好的地方推进。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