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_本刊编辑部
执行_本刊记者 冯欢 白帆 张西蒙 王雨萌 闫双艳 刘柳 刘晔 吴丽君(实习)
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个小众群体:他们面对的是身体或心智有缺陷的特殊儿童,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砺与辛酸,他们的贡献与知晓度有着极大反差。他们就是特殊教育老师。
自1874年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建立至今,中国特殊教育在近150载历程中摸索前行,从最初的“传教士办学”到如今加入各大高校的学科建设体系,涌现出如朴永馨、银春铭等一代代优秀的特教人才。特教老师也随特殊教育的发展从“冷门”职业步入公众视野。
特教老师之“特”,在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式的独特性,知识结构的多元性,更在于职业理想的崇高性。特教老师长期面对来自外界和社会的质疑,特殊儿童的些许进步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巨大鼓舞。
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现有教师总数已达到1792.97万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为6.9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达91.98万人,师生比约为1:13,远低于1:3的标准化师生比。面对日益增多的师资需求,特教老师中有人坚守奉献,有人选择离开。那些扎根一线的特教老师,不少人称自己为“理想主义者”,他们对残疾、融合、社会公正都有高于常人的理解和格局。而他们的这份理想,或许是对“有教无类”最完美的诠释。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