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海首家盲人咖啡馆在浦东一处商业广场试营业。店铺的外观看起来像一颗巨型橡果,内部是为盲人量身定制的操作空间和机器,盲人咖啡师依靠触觉操作。(图 新华社)
文_王雨萌
还记得上海熊爪咖啡吗?一只胖乎乎的“熊爪”从墙洞后伸出来,冲着你卖萌耍宝、递送咖啡。经历过疫情最艰难的2个月后,熊爪咖啡开始恢复营业,并于7月再开一家新店—— 一家由盲人担任店长和咖啡师的小店。
7月16日,这家地处上海浦东某商业广场的咖啡店试营业。盲人兄弟殷天保和殷天佑分别作为店长、店员开启新身份。
成为咖啡师之前,天保和天佑兄弟俩作为盲人足球队队员代表上海出战过全国残运会,也跑过马拉松,但一提到正经找份工作,就只能想到盲人按摩。当“熊爪咖啡”找到他们,跨出惯性思维做点不一样的,成为他们接受新挑战的驱动力。
经过系统培训、反复练习,兄弟俩正式上岗,还拥有门店5%的股份。作为上海首个盲人咖啡店,这家店如果能坚持运营下去,有望让更多盲人加入咖啡行业中,为盲人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因为盲人需求特殊,盲人咖啡店也成为一个特殊的定制空间。专为盲人咖啡师打造的操作区,依靠不同材质区分收银区、清洁区、出杯区;经过改造的专属机器,自动控制出奶量和出咖啡量,正方形按键是单份浓缩、菱形是冰美式、心形是热水……熟悉了店内布局和机器摆放位置后,靠着不断练习获取肌肉记忆,提升制作咖啡的熟练度,开业当天,殷天保和殷天佑就制作了约300杯咖啡免费赠送给消费者。
除此之外,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盲人咖啡师可以通过“听”的方式快速、准确地核销线上订单,通过“听”能知道店铺内的客人扫码支付情况。盲人独立经营一家咖啡店有了方方面面的保障。
上海市残联、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上海国际咖啡认证中心等都参与其中提供支持。这家店也成为盲人从事经营性工作的新尝试,被视作上海盲人咖啡店“种子店”。“它搭建起来很方便,所有模块出厂后,只需要花三天,就能拼搭出一家小店。如果这家店成功了,完全可以复制推广给更多希望开店的盲人。”“熊爪咖啡”联合创始人天天介绍道。
“种子”象征着希望,孕育着新的生命形态,也传达着更多可能性。与过去一成不变的职业选择相比,它用想象力和行动力探索着盲人就业能够拓展的边界。关于盲人的职业想象不应只局限于盲人按摩、钢琴调律,当教师、公务员这样的传统职业有了盲人的加入,当心理咨询、网络客服等工作类型为盲人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是时候让盲人的职业选择少一些设限,多一些自由。熙来攘往的城市街景中,一颗破土而出的“种子”在“阳光雨露”的包容关照下逐渐成长,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或许它将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给予更多人幸福和庇护。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