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到来,冰雪运动已经成为时下最流行的锻炼方式之一。天南海北,大大小小的冰雪课堂蓬勃开展,滑冰、滑雪、冰球等逐渐成为体育课堂主角;互联网上,“冰雪旅游”成为热搜词条,相关主题公园、度假区、冰雪小镇和民俗村都是热门选择……大众的冰雪故事,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书写者。(图 新华社)
策划 _《三月风》编辑部
执行 _《三月风》记者 白帆 张西蒙 闫双艳 刘柳
2015年,国际奥委会经过投票,将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权交给了中国北京。7年之后,冬奥和冬残奥已经走到我们面前,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在2008年,我们完成了承办奥运的全民“初体验”,除了赛场上的竞技,还有志愿精神、创建无障碍环境的理念、体育之于社会文明的促进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可以说,奥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人文主义精神的启蒙。
冬奥会已拉开序幕,冬残奥会蓄势待发,在世界并不平静的当下,我们迎来了一场千载难逢的冰雪奇缘,冰雪上的体育竞赛,影响远在冰雪之外。“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办奥理念,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也将是我们留给世界最宝贵的一份奥运遗产。
和14年前相比,变化的,是我们的自豪感与日俱增,不变的,是与这个世界共奋进的决心,以及让中国人民因为奥运,过上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