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锦的工作室位于北京凤凰岭山脚下白墙上挂满了古朴雅致的书法作品,他每日在这里研习书法。
魏锦
1969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一个小山村,右手和左腿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症,后自学书法,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精于魏碑书法,作品极具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展览,获得关注。
文 摄影_《三月风》记者 刘一恒
在北京凤凰岭山脚下,有一间小小的平房,外观与周遭的居家住户无异,进去却别有洞天,大白墙上挂满了古朴雅致的书法作品,这里便是书法家魏锦的工作室了。
魏锦在这里住了8年,2010年,刚度过不惑之年的他成了一位大龄北漂,而在此之前,他的人生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波折。
1969年10月,魏锦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一个小山村,吴店镇是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故里,“光武中兴”的发祥地,魏锦所在的村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可是非常闭塞,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生活着。
魏锦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家里人发现他走路不稳当。后来念小学,学写字,字总是歪歪扭扭,起初老师还以为他顽皮,后来发现他根本无法用右手写字,甚至笔都握不住。
家人带他四处求医,得知魏锦的右手和左腿患有一种先天性肌无力症,如果希望有所改善,得花费巨额医疗费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试试,父母听着医生预测的天文数字医疗费,只好抱着孩子一边叹息一边落泪。无奈之下,一家人回到了乡村,魏锦虽小,却也知道了些什么,对父母说:“爸爸妈妈,等我长了大,病就会好,我会好好学习,养你们的老。”听得父母老泪纵横。
重回学校之后,魏锦尝试用左手写字,最初写出来的字都是向一侧倒着,但是他依然坚持练习,从庞中华硬笔书法到软笔书法,他一笔一划地尽力写好。
那时候残疾人念不了大学,高中毕业之后,魏锦回家务农,但是繁重的农活远超他身体负荷。有一年春节临近时,很多乡民来到魏锦家里,请他哥哥写春联,魏锦偷偷拿起毛笔写了一幅,技惊四座,他用左手写出来的字,比很多人用右手写出来的还要工整漂亮。很快,他的名声在十里八乡传扬开了:有个残疾人用左手写春联,人好字也好,有求必应。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后来,魏锦冒出来一个念头,能不能靠卖春联挣点钱呢?于是转战到市集,结果他写的春联非常受欢迎,被一抢而空。他人生中第一次靠书法挣到了钱,心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之后,他帮当地政府部门写过材料,也做过小生意,春节期间继续卖春联。后来遇到了心仪的对象,结婚生子,生活十分平静。
2007年,在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葛昌永的推荐下,魏锦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美丽的杭州,38岁的年纪,重回学生生活,他非常珍惜,每天努力临摹古帖,研习吸收古人书法艺术的精华。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10元以内,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与书法相关的书籍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锦在电视上看见书法家杨再春的访谈,一下子被吸引了。之后,魏锦来到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后拜杨再春为师。
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研习下,魏锦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他于2010年正式成了北漂,每天辛勤练字七八个小时,他的书法吸收了《爨宝子碑》灵动逸纵之趣,又传承了“扬州八怪”金农的古朴浑厚,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
魏锦书写的《兰亭集序》
魏锦精于魏碑书法,这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元怀墓志》《张玄墓志》⋯⋯魏锦皆研习无数次。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这也是魏锦努力追求的境界。
魏锦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比赛和展览,2012年在“兰亭杯”首届全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后又入展“大美华夏——首届全国助残美术作品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的作品经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的推荐,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地亮相,获得关注。
魏锦相信,学无止境,今年他又在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高级研修班学习写意花鸟,也领略到了花鸟画的个中趣味。
从闭塞山村一步步走到首都北京,他的作品从乡村市集,到亮相国际,其中的不易只有自己知道。魏锦曾感叹:“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能闯过去,就是赢家。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永远在路上。”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