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谢仁慈 露出假肢更骄傲

2018年01月15日 来源:《三月风》2018年第1期

微信图片_20171226142741_副本.jpg

真我 她和妈妈一起丢了腿。年少时那些毒辣的目光,换来她任性的回击,当她撤下假肢上的布,愈发自信,认真活出自己。

文_《三月风》记者 白帆  图_神思远

谢仁慈

1996年出生,现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4岁时因交通意外,与母亲双双致残。她也是为数不多被人熟知的敢于在公众场合露出假肢的残疾人代表。

一切都源于2017年5月12日,谢仁慈在知乎上被朋友邀请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穿短裙把两条腿的假肢露出来,走在大街上会怎样?”一晚上,她的回答点赞数破了五千,后来涨到两万六千多,她的微博被人找到,粉丝从二百涨到两万多。她把自己在公共场合露着假肢走来走去的照片放上了网,大家第一次发现残疾人也能这么酷。

还在西南政法大学就读的她,被别人评为“西政的太阳”。她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什么太阳,简直是给母校蒙羞”,她不想变成一个励志典型,只想讲自己的故事。

“因车祸失去右腿那年,我4岁。”谢仁慈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想不开,觉得自己命不好。“看见有人从身边跑过,自己心里就难免伤心。”有一次,谢仁慈和小伙伴在院子玩,玩得正开心,右腿假肢突然甩飞了出去。“真的,顿时小伙伴全吓跑了,有的还边跑边哭……那种感受,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其实,那次不幸的车祸,也夺去了谢妈妈的左腿。

是妈妈的乐观影响着谢仁慈,让她正视自身的缺陷。小伙伴被吓跑后,她哭着跑回家,向妈妈诉说内心的委屈,妈妈豁达地安慰她说:“下次你绑紧一点不就好了?做好自己,别怨他人,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吧。”在医院醒过来的那一刻,谢妈妈知道,作为一个母亲,不仅要保护女儿,未来的路还要带着她头也不回地走:“我要为女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当着她的面哭。”

“我和女儿一起拄拐去菜市场,一起拄拐逛商场……我能感受到有旁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往往这个时候,我就分散女儿的注意力。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并不需要帮助和怜悯。起初,我很不适应,反感周遭的眼光。”谢妈妈说,后来她明白了,这是他人正常的反应,谢仁慈也接受了她的观点。

v2-217d8911be9e5ab427ed4fd0d728cc2a_r_副本.jpg
在知乎上,谢仁慈秀出这张照片后,很多网友大呼“惊奇”,刷新了对出现在大街上的残疾人的认知。

女大十八变,个个都爱美。谢仁慈同样不例外。但自嘲先天不足的她,把自己对美的追求放在了健康和心灵上。谢仁慈在中学时期,就拿过省残疾人运动会游泳项目铜牌。许多同学对她表示钦佩。对此,小谢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反感,“我只不过是最大程度发挥身体功能而已——残疾不会使一个人变得优秀,残疾也不代表要成为激励大家的对象!”

谢仁慈最感谢的人,莫过于她的妈妈。从高中开始,妈妈就有意识地让她出门远行——3年寒暑假时间,镇远古镇、青岩古镇、黄果树瀑布等家乡大小景点,都留下了谢仁慈的足迹。“翅膀渐渐长硬了,我开始尝试独立旅行。”谢仁慈说,她是一个渴望出走的人;每当行走在外,离开长久居住的地方,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无法言表的愉悦。高三毕业,谢仁慈决定独行梦中的圣地——拉萨。妈妈二话没说,递给她3000元钱。于是,她就这样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独自远行。

戴着假肢,背着拐杖,她从贵州出发,一路从昆明搭车,走过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穿越飞来寺、雅鲁藏布大峡谷,在滇藏线颠簸30多天后,最终平安抵达布达拉宫。

旅行让谢仁慈从自己的风景,走进了别人的风景,也让她越发自信,就算佩戴假肢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就在一次暑假,小谢和朋友去一家化妆品店逛,看到导购员在偷偷打量她的腿。早已习惯异样目光的她,却突然不再习惯自己。“我在反思:为什么,我就不敢承认真实的自己?”于是,她回到寝室,当着朋友的面,扔掉假肢外包,剪去裤腿露出肢干,“我选择不再遮掩”。

上一个生日,谢仁慈写了一封信——《二十岁的自白》,送给自己:

“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会快乐当然也会痛苦,这两种情绪缺失其中一个,都是不完整的。微笑和流泪,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权利。而我想自己与他人不大相同的一点,就是消化痛苦的能力比别人更强。当遇到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会做的第一件事从不是抱怨或者发火,而是反思、分析事情为什么会到此地步,我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反思结束后,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情都会被埋在心里被我吸收变为养料,而留下的教训,却会一直留在心里,时时警醒自己。”

谢仁慈说并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励志偶像,不希望被特殊对待。真正的尊重不是仰视、俯视,而是平视。

现在的谢仁慈,穿短裙、涂口红,每天努力健身,在街头唱歌,一直把笑容挂在嘴边,如果说真要有什么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并不是她的腿,而是她有着浇不灭的热情,总想尝试生活不同新鲜的那股子青春劲儿。当假肢外面的布料被撕掉时,一个焕然一新的谢仁慈诞生了。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