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失独者的后半生

2017年12月25日 来源:《三月风》2017年第12期

48806.jpg
2017年的河北衡水,冯立柱在家里点了一支烟,他把烟头调转,将过滤嘴递到一张遗照前:“儿子,爸给你点根烟。爸想你啊,我们都挺好的,不用惦记我们。”2006年12月28日,冯立柱的独子大伟因交通意外去世,而小孙女格格仅仅出生115天。

当唯一的孩子离世,他们的人生被分成上下半场。失独者的后半生,滑入悲伤中反反复复纠结。在原本阖家团圆的春节,很多失独者只能外出“躲年”。抱团取暖,是这个群体面对冷酷命运时的相互宽慰。他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继而定期组织歌舞、植树活动……在他们之中,曾经的受助者也是当下的付出者,帮助“同命人”慢慢走出阴霾。而在抱团取暖的后半生里,逝去的孩子始终是他们的行动支点。

摄影_吴家翔 编辑_张西蒙

当儿子因交通事故离世后,冯立柱和老伴在几年中都无法从悲伤中走出。儿子生前的二十多个朋友把这个失独家庭从绝望边缘拉了回来。“大家把我从痛苦的泥潭中搀扶起来,我有责任和担当去帮助还没有走出来的同命人”,冯立柱开始帮助当地的同命人,成立互助关爱协会。这位61岁的老人在儿子弥留之际为其做了人工呼吸,他愿意相信自己的幻觉,是儿子的灵魂从口中呼进了自己体内,支撑着他照顾好老伴、搀扶同命人,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48801.jpg
女儿离世后,艾米遵照女儿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到了浩瀚的太平洋中,在北京留下的仅是公墓内一处半米见方的回忆空间。艾米说失去孩子的痛苦是伴随终身的,但她不想被命运击倒,因为她觉得孩子并不想看到一个垮掉的自己。

 48805.jpg
大伟去世后的十多年来,是他生前的二十几个朋友,一直搀扶和陪伴着冯立柱和老伴赵丽君走过失独后的生活。2017年立秋,其生前的朋友万磊陪着赵丽君去为大伟扫墓。

 48809.jpg
二十几个“儿子”是这现实世界留给老人的一丝慰藉。冯立柱和老伴慢慢走出绝望的阴霾,开始寻找生活下去的支点。他走出家门,为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家庭奔走,“我要回报,我最好的回报就是我要站起来。”

48802.jpg
2017年8月27日,尚善基金会在北京怀柔的长城别院举办暖心植树节总结会,并给在七、八月过生日的失独者们举办生日会。在晚饭后的演出上,艾米担任主持人,还临时客串了一下合唱指挥,这场失独家庭聚会的现场氛围在她的带动下,多了几分热络。

大伟走了,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破旧的电脑桌隔板上摆放着香烟、塑料花、一罐落满灰尘的啤酒和一个6寸相框。相框里,蓝底照片上一个微胖的青年男子憨态可掬地微笑着。冯立柱抽出香烟点燃,暖色调的火光短暂地照亮了他的脸,他把烟头调转,将过滤嘴递到照片前说:“儿子,爸给你点根烟。”

“爸想你啊,不知道你在那边有没有想我和你妈。我们都挺好的,不用惦记我们。你的女儿非常优秀。有什么需要你就托梦给我们。”2006年12月28日,冯立柱的独生子大伟因交通意外去世,小孙女格格仅仅出生115天。半年后,格格的妈妈改嫁,将孩子彻底扔给两个老人。

冯立柱的老伴赵丽君因为 难以承受丧子之痛,三年几乎没出过小区院门,冯立柱曾经试图通过吃安眠药、卧轨等方式轻生。有一次,他将汽油浇满全身,是邻居抢下了他手里的打火机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十多年来,儿子生前的二十几个朋友一直陪伴他们。

办完大伟的后事,冯立柱夫妇在儿子朋友们的陪伴下回家。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想到凄凉的晚年,夫妻俩老泪纵横。“您二老不要难过,大伟走了,我们都是您的儿子。”儿子的朋友们说。

儿子去世后第一个大年三十,也是冯立柱的生日,大街上鞭炮声不绝于耳,冯家一片死寂。冯立柱说:“别人家过年是准备年货,我们过年是准备祭品。”他们为自己准备了两瓶安眠药。

下午5点左右,持续的敲门声打破了冯家的死寂。冯立柱打开门时,薛朝良、李庆福、王培、安海生、刘健、韩磊、顾安、宋辉、梁磊、刘佳音……儿子的朋友们纷纷出现在眼前。“冯爸,今天是您的生日,又是除夕,我们来陪您过年。”

“儿子们”将准备好的年货、酒菜搬进屋里,吃饭、放鞭炮、看春晚,直到新一年的钟声敲响才纷纷离去。从那时起,逢年过节,冯家都会出现这群孩子的身影。

格格一天天长大,开始询问爸爸在哪儿?冯立柱只好撒谎,说爸爸出去打工了。他说:“你看到电视上没有?很多的爸爸都在国外打工。”“那我的爸爸在哪儿?”“你的爸爸在美国。”

他把儿子几个朋友的手机通讯录名改成美国爸爸,有两次格格实在追问得紧,冯立柱只好拨通电话,孩子非常开心地叫着爸爸,而冯立柱心如刀绞,背着小孙女在一旁擦眼泪。

电话那侧告诉格格:“爸爸在美国呢,工作很忙,你要在家里多听爷爷奶奶的话,等爸爸挣够钱就回去看你……”二十几个“儿子”算是这残酷世界留给老人的慰藉,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们冰冷的心开始慢慢融化,冯立柱开始寻找生活下去的支点。

出去躲年之余,只能抱团取暖

2009年,冯立柱偶然认识了同命人老郭,他们相互倾诉失去孩子的痛苦,抱团取暖。失独老人最害怕的就是过年,很多失独老人都要出去“躲年”。2010年除夕夜,老郭两口子害怕听到别人家团聚的欢声笑语勾起痛苦的回忆,他们相互搀扶着往荒郊野外走。

那一年除夕,衡水的雪特别大,他们在雪地里抱头痛哭,因为雪大路滑,老郭摔倒在田埂上伤了腰,当时远离市区,四下无人,老郭想到了向冯立柱求救。接到求救电话的冯立柱,带着两个陪他过年的“儿子”赶去了现场,把老郭送到了医院。

很多失独家庭在失去孩子之后,夫妻关系也随之破裂,来自保定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失独老人,失去孩子之后,丈夫随即与她离异。她在痛苦和抑郁中将就着活,第二年检查身体发现已经是肺癌晚期。

冯立柱四处奔走,呼吁全省各地的失独家庭为她募捐,四五天时间募捐了近三万块钱。他又号召当地的同命人去做医院陪护,“生命”住院的第四个月,无意中透露自己的生日快要到了,冯立柱和其他同命人赶到保定,给她买了鲜花和蛋糕。在同命人的陪伴下,她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

2015年除夕,冯立柱参加了尚善基金会举办的失独老人暖心年夜饭活动,认识了许多同命人,也结识了一些公益伙伴,感受温暖的同时又学习到许多开展活动的经验。他说:“我得到了很多爱和帮助,大家把我从痛苦的泥潭中搀扶起来,我有责任和担当去帮助还没有走出来的同命人。”

2016年6月,冯立柱成立衡水特殊家庭互助关爱协会。一年多里,他带着志愿者为家乡衡水的同命人开展了年夜饭、植树节、踏青、赏花、采摘、生日祝福等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活动,他说:“我要回报,我最好的回报就是站起来。”

48803.jpg
在尚善的暖心活动上,艾米主动带领大家做瑜伽,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大家做保健医生。生活中,她为同命人张罗聚会,接待来京的同命人;暖心网群里,几乎是有问必答。艾米希望同命人能够抱团取暖,相互抚慰,“感激自己在女儿离开后能为社会做贡献,为同命人服务是高兴的!”

 48808.jpg
王军和妻子来自大兴安岭,下岗后夫妻俩来到衡水的建筑工地打零工。他们的孩子在考上大学的同年查出罹患白血病。为了给孩子治病,王军和妻子辗转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卖掉了辛辛苦苦攒钱给孩子买的房,还欠了一身的债,最后也没能留住儿子。现在,王军和妻子仍然在工地上终日劳碌,他们想持续打工,直到还清外债,并能交够养老保险金。

48807.jpg
艾米翻看女儿的照片,孩子曾经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一切。女儿的离去一度让艾米不愿触碰这些写真的记忆。她说“女儿是我生命的延续,现在我要替女儿逆生长,她在天堂里看着我呢。”

48804.jpg
在儿子尚于博去世之前,毛爱珍与绝大多数母亲一样,为了经营家庭,为了孩子奔波着。毛爱珍曾经跟儿子说:“你是妈妈最大的事业。”尚于博的猝然离世,令毛爱珍的人生彻底剥离了从前的生活轨道。她描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独者群体,“如行尸走肉,人是停滞的,没有生活信念。”

他(她)是天使来过人间

毛爱珍是尚善基金会的创始人,也是一个失独者。

儿子尚于博1983年出生,高考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一家人因此迁居北京。2005年,尚于博毕业,演艺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到2011年间,他接拍了《娘家的故事》《杜拉拉升职记》《瑶山大剿匪》等热播影视剧,跟张柏芝、王珞丹、何赛飞等著名演员都有过合作,处于事业上升期。

然而,一切就在2011年10月25日戛然而止,尚于博因抑郁症离开人世。毛爱珍试图探究儿子从前的生活。“我只能看到他生活中跟我在一起的那一面,我想知道不在我眼前时,他是怎么生活的,我想把那些点点滴滴尽量收集起来。”

她查阅了他的电话记录,日记、微博、微信,寻访他身边的朋友、同事,和他合作过的演员、导演,并拜托朋友为尚于博拍摄了一部纪念短片,叫《他是天使来过人间》。

在整理儿子遗物时,毛爱珍发现,儿子曾经帮助过一个尘肺病人赵文海。他给赵文海寄了一些衣物和2000元钱,对方回信感激他,尚于博回复:“不用谢!每个人都会有艰难时刻,帮你们其实就是在帮我自己,能为你们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他告诉经纪人兼好友彭珊,“帮到赵文海我很开心,以后凡是有这样的信息,你转给我,我要帮助更多的人。”

尚于博的这句话成了毛爱珍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向,整整一年,她没有一天不在流泪,但也没有休息一天。2012年10月25日,尚于博去世一周年之际,尚善公益基金会成立。

这是中国大陆首家关注精神健康和抑郁症防治的公益基金会,而“关爱失独暖心行动”是专门针对失独群体的精神健康推出的持续性品牌公益项目,目前已经持续了三年。从2014年启动“暖心行动”至今,通过暖心年夜饭、暖心植树节、暖心艺术节、暖心健行队,暖心工作坊等形式,尚善已经为全国超过1万人次的失独父母提供过服务。

许多老人报名成为暖心志愿者,每次活动不仅能看到他们忙前忙后的身影,更能看到他们带进来的新人。一些老人自发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自己策划、组织各类活动。老人们从自助互助中,重新找到自我价值。

毛爱珍坦言,失去独生子女的伤口是一辈子不可能愈合的,但是生命的价值却可以重建,他们在尝试将对孩子的不舍转化成和同命人相互搀扶、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毛爱珍至今还对2015年除夕第一次举办暖心年夜饭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们克服诸多困难,在河北怀来的一处温泉找到栖身之所。晚饭后,几十个老人相聚在院里的空地上点燃烟花,金灿灿的火光直飞上天,触摸到天空后迅速散开,像无数颗闪亮的星。

他们拥抱在一起,相互问候:“新年快乐!”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