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北京地铁十年

2017年11月16日 来源:《三月风》2017年第11期

20111108-IMG_7668.jpg
2011年11月8日,地铁八通线,下班晚高峰,车里疲惫的上班族。

 20120223-地铁IMG_6679a.jpg
2012年2月23日,早高峰,国贸1号线通往八通线的通道。那时,《北京娱乐信报》在地铁中免费赠阅。

1981年9月,北京地铁正式对外开放,截至2017年7月,北京地铁在建线路20条,共354.8千米。到2020年,北京地铁将形成总长117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每天,数以千万计的人汇入北京地铁,完成一段地下旅程后,又匆匆散没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一个人,就在人们的无心之间,有心地将这些点滴变化记录了十年。

图_张星海

编辑_《三月风》记者_张西蒙

“地铁是北京的骄傲。这是选择这座城市的唯一理由。”一位销售主管在地铁里没有空间转身,只能越过他人的肩膀对朋友说。语气半开玩笑,但感情真挚。

自2007年起,张星海开始正式用胶片相机拍地铁。因为工作日上下班都坐地铁,每天至少两趟,一趟得一个多小时,这个拍摄项目也就坚持了下来,这一拍,就是十年。

20110721-地铁MG_3179A.jpg
2011年7月21日晚,地铁四惠站,一位姑娘突然晕倒在地,她的同伴惊慌之余连忙掏出电话准备拨打急救电话时,楼梯上的红衣男子出手相助,他在姑娘的人中掐了一下,姑娘很快就坐了起来。

20110517-地IMG_5434.jpg
2011年5月17日,早高峰,地铁四惠站站台上,一位便衣警察突然把一名小偷按倒在地,警察让旁边的乘客帮他从腰间拿出手铐拷上小偷。一会儿,站台的警察也闻讯赶来,两名个头高大的警察架起小偷上了楼梯向办公室走去。

20110929-Q_IMG_1835.jpg
2011年9月29日,地铁10号线,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正在向乘客行乞。 
 

QQ图片20171116150231.jpg
2014年5月12日,地铁雍和宫站,正在卖艺的张尚武。张尚武是前中国国家队体操选手,在2001年北京大学生运动会上曾获得两枚金牌。

冲突、反常、拥挤、压力、疲惫

北京现有地铁网络的大部分正是在上个十年开始运营的。从最初的4条到截至2017年7月,北京地铁在建线路已达20条,共354.8千米(包括17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轨道)。

拍摄前几年,“冲突”“反常”是吸引张星海的关键词。地铁车窗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窗里出现的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面孔和表情”。“拥挤”“压力”“疲惫”也是北京地铁躲不开的关键词。

“北京生活的压力和节奏是小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象的,在北京地铁,你随时都可以看见站着打盹的人们。”张星海说,于他而言,地铁更多是一种压力的载体与缩影,总之不是个太愉快的地方。

北京地铁就是一个中国中下阶层活动的舞台,乞讨者、卖艺者、农民工、白领、情侣,各色人等,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不断地闪过,又很快消失在人流之中。
地铁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十年的光阴流变,城市生活的各种变化,都能在这些照片中找到线索。2010年之前,基本上没有带文身的乘客,但从2012年开始,照片中出现有文身的乘客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的穿着也越来越个性化。

2016年6月22日,晚上7点23分,四惠地铁站的站台上挤满了等待回家的人们。“北京太大,太多人,太拥挤,诱惑太多,人太容易迷失。”北京地铁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身处其中,不知东西。走在街上,张星海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都在忙着赚钱,自己却一个人在街上晃荡,根本不产生效益,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做不赚钱的事情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20110322-地-2.jpg
2011年3月22日,地铁1号线,一位穿着优雅的女士突然出现在车窗里,远看宛如一幅古典油画。

20140506-地铁_MG_2846副本.jpg
2014年5月6日,地铁1号线四惠东站,车厢里的争吵延续到站台上变成了一次武力冲突。被推倒的女人砸在另一个女人的腿上,使其半天站不起来。地铁里的每一次口角都可能演变成一场“武装冲突”,张星海说,光他看见的就有8、9次之多。

20100820-地铁IMG_9721.jpg
2010年8月20日。国贸站,车门马上要关闭,这位拣塑料瓶的妇女努力地把自己“嵌”进去。

卖报读报的不见了,手机屏越来越大

“其实,和地铁同时拍的还有北京的火车站和夜晚,但只有地铁这个坚持了下来。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上下班都坐地铁。”

由于身处其中,虽然已经十年,但张星海感觉变化并不明显,当然,细微的变化还是有的:十年前,大家在地铁里卖报纸、读报纸,但现在,卖报纸的已经绝迹了,读报纸的也几乎看不见了;十年前,地铁里卖北京地图的很多,现在基本绝迹了;十年前,很少看见人们穿吊裆裤,大家也很少戴礼帽,但现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开始戴礼帽,大家是越来越洋气了。

“十年前,手机屏幕都很小,后来屏幕眼看是越来越大;十年前,好多人在地铁里玩索尼的PSP游戏机,但现在几乎一水的手机,而且苹果手机占了半壁江山;十年前,大家也戴口罩,但都是用来防飞沫,现在虽然我们也戴口罩,但都是防霾的。”

张星海的拍摄过程基本都是在上下班和外出办事的途中完成的,很少有专门去拍地铁的时间。“现在回看,地铁拍摄最初的主题和对象几乎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是,我自己离拍摄对象越来越近了。现在,除了拍一些有故事性的图片外,我更喜欢拍陌生人的脸,就是通常所说的肖像照。在地铁中,现在我拍的人脸基本都是在30厘米以内。”

“十年里发生的冲突并不多,有五六次被人要求删除照片,我都很配合地直接删掉了。”张星海遇到最严重的一次冲突,是拍一个黑人小伙子吻一个中国姑娘,姑娘发现了,拉住他的相机带子不让走,后来叫来了警察,最后张星海不得不把整个胶卷曝光。还有一次,一个长得很高大的中学生威胁要打他,但也没有动手。

拍了十年,张星海感觉要拍的东西不能再超越了,能碰到的稀奇事也差不多都碰到了。“十年了,该放下了。我想拍点别的。”尽管拍摄停止,但北京地铁的故事依然继续着。

不管好的、不好的,贬低的、赞扬的,关于北京地铁的评论从未停止,在这个贯穿整个城市的地下脉络里,布满了千千万万这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轨迹,犹如一张巨大的网。北京的地铁还将扩张,此前媒体报告称,到2020年,凭借4000亿的投资,北京地铁总长度将达到1000公里。届时,17条新建线路会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网络之一。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