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坂茂 纸房子里的温暖

2017年07月14日 来源:《三月风》

VCG11450553757.jpg

坂茂致力于建造真正有用的建筑——无论这些建筑能不能永久存在。

坂茂

日本著名建筑师,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因“纸建筑”广为人知。

编译_《三月风》记者 刘一恒

“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20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这是具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给予日本建筑师坂茂的一段评语。30年来,坂茂用“纸”作为建筑材料,为灾区人民设计轻巧、牢固、实用的住宅,让他们能在遭遇灾难和伤痛之后,很快拥有抚慰心灵的栖身之所。

坂茂1957年8月5日出生于东京,父亲是丰田公司的业务人员,母亲是高级定制女装设计师。坂茂儿时家里住的是木屋,常常雇请木匠们前来修缮。他对传统木匠活儿很着迷,喜欢自己挑选木块搭建小玩意儿。

Shigeru-Ban-Cardboard-Cathedral-01.jpg
2011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城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132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损毁,坂茂筹款重建起24米高的纸教堂,预期的使用寿命能达到50年。

17-shigeru-ban-paper-partition-system-02-1497A7E9CDF5E8F23EB.jpg
2011年日本海啸,许多人被疏散到当地的社区中心,坂茂用纸板和窗帘做成了隔板,最低限度地给予每个人一点私人空间,让女人们可以换衣服、给婴儿哺乳等。

能支撑起成百上千斤重量的纸建筑

小学和初中阶段,坂茂在艺术和工艺方面表现不俗。他为完成九年级暑假作业而设计的一座房子被评为最优并在学校展览。此后,他决心成为一名建筑师。高三的时候,坂茂参加了东京艺术大学预备学校的夜间课程。他第一次学会了使用纸张、木材和竹子搭建结构模型,他的特殊能力很快就证明,在这个领域他是无与伦比的。有一天,坂茂在夜校老师家里读到一篇有关约翰·海杜克的文章,海杜克被称为“纸建筑师”,时任纽约库珀联盟建筑学院院长。对坂茂而言,自己接触的这些尚未建成的楼宇模型和计划都是革命性的,于是他决定去美国库珀联盟学习建筑。

1977年,坂茂前往加州学习英语。直到那时,他才发现库珀联盟并不接收来自国外的学生,最终决定就读南加州建筑学院。1980年,坂茂读完四年级课程后,转学到了库柏联盟,并于1984年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坂茂陪同摄影师深川由纪夫去欧洲旅行,在那里,他首次参观了芬兰国宝建筑设计师阿尔瓦· 阿尔托位于芬兰的建筑设计,惊叹于阿尔托建筑对区域环境和材料的重视。1985年,坂茂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赴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他组织并设计了阿尔瓦· 阿尔托日本特展,在这次展览上,27岁的坂茂用纸管搭建了整个展览场所。那次展览让坂茂见识到了纸的厉害——看似弱不禁风却能支撑起成百上千斤的重量,纸建筑远远不止这么简单。从那以后,他一直尝试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形式。

守护居民10年的纸教堂

1994年,非洲的卢旺达发生内战,200万难民流离失所,坂茂觉得纸建筑能帮上忙,于是他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他带着学生们自费飞到了非洲,可是当地谁也没见过用纸做的房子,联合国官员也不敢相信,坂茂用实际效果说话,他搭了50个纸帐篷,测试耐用性、抗湿和防白蚁能力…… 联合国官员终于被测试结果说服了,很快,整个卢旺达搭满了坂茂的纸帐篷。坂茂所采用的纸是具有环保功能的传真纸芯,这种纸芯经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并进行了严格的强度测试,非常适合建造小体量临时建筑。

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了7.3级大地震,7000多人失去了生命,一些前越南难民不能入住由日本政府提供的临时住房,很多人只能聚集在已经损毁的教堂旁靠祈祷度日。坂茂带着学生赶到了灾区,根据他们的设计图纸,啤酒箱里填进沙袋做地板,纸管排一排就是墙壁,顶上绑一块防雨布作屋顶,几个小时后,避难所就有了。坂茂的速成纸房子不仅解决了灾民们的生存问题,也让他们免于灾后露宿街头的难堪。地震之后的重建工程量巨大,对当时的灾民来说,时间也遥遥无期,人们渴望精神依靠,坂茂带着自己的学生,只花5 个星期,用58根纸管做主结构建出了一座教堂,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在这里祷告、举行婚礼,这里容纳了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本来计划只存在3年的教堂,却在当地守护了人们10年,2008年又被完整地移筑到台湾,传递给台湾的震后灾民以力量。原本只是临时性建筑的纸教堂现在稳稳地安身在台湾南投,每年为台湾灾区创造20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收入。

2001年,印度发生地震,坂茂也赶赴前线,这次的纸房子既通风又防蚊子,还加上了印度的民族特色;2004 年,斯里兰卡地震,海啸卷走大半个村庄,坂茂就为灾民重建出整个村庄,坂茂建了67幢房屋,1座清真寺,甚至还种了一片树林。

WechatIMG10488.jpg
2008年,坂茂在汶川建造了500平方米左右一共9间的“纸”教室,也是灾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震后一周,在灾区还是一片混乱的时候,坂茂就赶到了汶川。一个月,建造了500平方米左右一共9间的“纸”教室,也是灾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WechatIMG9488.jpg
2009 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坂茂建了一座临时音乐厅,它不仅提醒人们拉奎拉拥有丰富的音乐遗产,也成了灾区居民重拾希望的一个符号。

2009年的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日本宫城县海啸、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 坂茂从未停下他的脚步。

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坂茂建了一座临时音乐厅,它不仅提醒人们拉奎拉拥有丰富的音乐遗产,也成了灾区居民重拾希望的一个符号,建筑和音乐一样,都是治愈的良药。2011年日本海啸发生后,许多人被疏散到当地的社区中心,大家聚在一起时,场面往往混乱不堪,坂茂用纸板和窗帘做成了隔板,最低限度地给予每个人一点私人空间,让女人们可以换衣服、给婴儿哺乳等。

2011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城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132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损毁,坂茂筹款重建起24 米高的教堂,这是坂茂造过的最大纸建筑。

真正有用的建筑

有人问他:造纸房子时候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资金。一开始,他想尽方法削减预算。苦苦撑了几年,实在没办法,就开始自己承担所有花销。他接商业项目赚来的钱,不少都拿去给灾民建房了。

从业三十几年,仅他的工作室官网上展示的,就有150多个设计项目。这样的工作量,他真称得上是个工作狂。他的大型商业建筑同样让人惊讶。比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新馆,还有与2015年普立兹克得主弗雷·奥托一同用纸管完成的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等。坂茂的设计外形简单,施工工艺精湛,内部空间开敞而富于变化,整体风格纯净典雅。

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坂茂的设计独到显眼,倒不如说是他一再地挑战材质及技术。坂茂的设计不但有着对传统工艺上的推崇和器重,也令人见识到建筑与环保相互结合的无限可能。

美国《时代》杂志曾经评价,坂茂也许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钢铁建筑的人更接近老旧的现代主义者的理想。“坂茂想让大众能够得到美好的东西,包括最贫穷者。”在坂茂看来,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与技术并非纯粹风格的需要,而是他对社会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方式的实际体现。

“我曾经对我的职业感到失望”,坂茂曾在TED演讲中讲道。他认为建筑行业已经偏离正道。“我们为权贵服务,为政府和开发商工作。这些人手握着钱和权,但钱权是无形的,因此他雇我们来建造宏伟的建筑,来彰显他们的钱和权。”坂茂不愿意这样,他致力于建造真正有用的建筑——无论这些建筑能不能永久存在。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