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近年来人们对春节无聊、折腾等表现出来的困顿和无感,摄影师刘嘉楠创作了春节主题作品《致敬春节,你好过往》,通过趣味性的表现手法,给春运这个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行为增添了一些娱乐成分。(摄影 刘嘉楠)
春节好比一个“成功人士表彰大会”,中国式幸福是如此单一而残酷,两代人都深深地被那个难以实现的“成功”所折磨,过年成了代际矛盾的集中爆发期。
文_《三月风》记者 冯 欢
神曲团队又出《春节自救指南》。“又一个春节将至,你是否曾接受过全家灵魂深处的拷问?你是否又将要被亲戚的超负荷关爱电磁炮所击中?”此前凭借《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等“魔幻神曲”走红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近日又推出新歌《春节自救指南》,号称“自主研发的神奇药丸,专治父母逼婚、亲戚围堵、熊孩爆炸、隔壁老王等春节顽疾。” 视频中,七大姑八大姨悉数上阵“唱美声”,细数“就你最不懂事”。
还是前年,关于如何应对“春节盘问”就有了标准答案,网友为此总结出一副神对联,上联是: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是: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答案让人忍俊不禁:这个嘛呵呵呵呵呵;那什么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这首“自救指南”可以说是“阿姨吃菜”的剧场版。调侃嬉笑,貌似荒诞,背后却是个严肃的文化命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化中,这种关心都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此乃人之常情。但是,我们的春节好比一个“成功人士表彰大会”,中国式幸福是如此单一而残酷,是衣锦还乡,是新“五子登科”——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有妻子有儿子。说的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在强大的现实主义逻辑之中,你没有这些,你就是一个废柴。两代人都深深地被那个难以实现的“成功”所折磨,过年成了代际矛盾的集中爆发期。
过年是农村包围城市,学历、腔调、品味等等,一切都市优越感全面沦陷。北上广写字楼里的琳达、凯文、薇薇安挤上火车,陆续回到铁岭、回到包头、回到凤凰,变回翠花、狗剩和丽丽。年终奖很少,这一次回家就花光了;信用卡有了三笔分期,继续被红包透支;就连身边的“恋人”也是租来的。在功利的时代,不成功怎能衣锦还乡?只可惜城市化早已推平故乡,现实没有给乡愁留下空间,在“千城一面”之间,我们的家乡是趋同的,我们的亲戚也是相似的,家庭人口越多,关系就越复杂,大家庭暗地较量各种冲突,也像一个小江湖。那是一个充满“寒暄”的世界,我不认识您,您却假装看着我长大,我跟您不熟,您查户口般把我翻个底朝天,话不投机却又不得不应和。一群人的狂欢,让一个人的寂寞更加强烈,仿若鲁迅笔下的《祝福》,“我”这个无关的闲人,回到故乡鲁镇,却急着想要离开。当春节变“春劫”,当敷衍的“形式”取代了诚恳的“仪式”,团圆只是共桌,热闹也变成了闹心,于是有了“恐归族”、“不归族”。过去,故乡是回忆,现在,故乡是籍贯,历经千辛万苦刷得一张春运车票,家近了,故乡却远了,像蒙了一张糖纸的记忆,只在舌尖上还留存些许。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