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疗问题涉及基础民生,社会对于丑闻的容忍度极低。两次事故,两次医患关系的恶化,互相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会在就诊时或多或少影响着彼此的心态。当全体人民几乎与医生和教师为敌的时代,社会价值观的畸形和扭曲显而易见。
重庆20多位辣妈当街哺乳,呼吁更多人坚持母乳喂养。全国每年仍有7成的新生儿靠奶粉喂养,奶粉喂养在绝对数量上仍然领先。(图 CFP)
文_本刊记者 白 帆
最近天津妇产医院的护士们很焦躁,自从央视的镜头对准这里后,病房的气氛陡然间变得不同。上级的苛责和审查、入院产妇及家属的不信任,以及同僚间的人人自危让医院变成了人心隔肚皮的最佳试验场。
9月16日,央视一行记者来到天津某妇产医院进行暗访发现,医院喂新生儿的奶粉统一由奶粉品牌多美滋提供,同时拒绝产妇家属自带奶粉。进一步调查发现,多美滋还在向全国其他省份的更多妇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贿赂,以博得孩子出生后“第一口奶”的位置。
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早被百姓诟病,就医难和收费高是不可逾越的两大门槛,破冰进程缓慢。今年,又发生了跨国医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在华行贿的丑闻,如今多美滋奶粉行贿事件再一次触动了人们对医院不满的那根神经,一时反响热烈,对医院的声讨不绝于耳。
作为媒体有必要对事件进行全面思考,而不是就一个问题将此事盖棺定论。贿赂本身必须杜绝,这关系到患者就医的权益。而关于采访中的几个观点,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意见:
其一,新生儿一定要母乳喂养的观点。产妇在产子之后奶水并不能马上出来,产妇在自身无奶情况下,拒绝给孩子喂食奶粉,会导致新生儿电解质紊乱,高热不退,此外还有脱水和血糖低的危险,出生后喝奶粉并不过分。
其二,新生儿会依赖奶粉而拒绝母乳的观点。这仅仅来自个别医生的临床经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说,“对新生儿来说,味觉发育还没有成熟,因此不会那么敏感,尤其是在喝‘第一口奶’时的出生早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表示,成瘾主要指病态的依赖和戒断症状,如烟草、毒品等,婴儿依赖乳头是有,但没有对奶粉的依赖。
其三,家属不能自带奶粉的观点。笔者特意向身边的护士咨询,原来医生担心孩子在医院食用家属自带奶粉会造成在院期间产生不可预知的副作用,如果不能在发生危险时第一时间掌握配方成分,后果极为不可控。
如果觉此观点偏僻,可以再想想这点——央视从广告商那里获得赞助,广告产品出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如果说“第一口奶”和利益挂钩,那电视台是纯心为了介绍品牌呢,还是为了以秒计算的天价广告费?
抛开受贿问题,新生儿喝奶粉的危害性明显是被夸大的:全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婴儿,其中七成左右的孩子是通过奶粉喂养长大的,央视报道说用奶粉喂养会损害免疫系统,这些孩子们更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否则对于不得不用奶粉喂养的父母不公平。如同葛兰素史克,多美滋利用第一口奶抢占先机并非始于现在,也不是第一家钻医疗漏洞的企业,所以对于漏洞的产生背景是记者同行们下一步该调查的方向。
医疗问题涉及基础民生,社会对于丑闻的容忍度极低。两次事故,两次医患关系的恶化,互相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会在就诊时或多或少影响着彼此的心态。在全体人民与医生和教师为敌的时代,社会的价值观的畸形和扭曲显而易见。
事件中叫苦的另一方正是医院的工作者。是什么让医疗改革自2009年起,让就诊双方在互不理解的情况下关系越陷越僵?是人性的黑暗,还是制度缺陷造成了良心变黑,俨然一桩葫芦案。我国医院在政府定价却要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并不是每个诊室都能平均分配利益所得,容易造成一些经不起诱惑的医护人员铤而走险谋取私利,奶粉恐怕只是冰山一角,药物、医疗器械、康复器材恐怕更是一笔乱账。
受贿需要拆穿,而定论奶粉依赖还需谨慎,毕竟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第一口奶”事件败露后,多美滋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控诉对象,奶粉会否导致婴幼儿上瘾同样不应该是最核心的话题。如何尽可能地净化商业环境并最终建立起潜规则的防火墙,才能预防下一个逾越雷池者的出现。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