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残疾人联合会 王志云
与朋友聚会时,有朋友对我说“重新认识你啦,以前没这么想过,今天所看到的,实在太感人,品德高贵,令人佩服,值得尊重。”这是来自朋友的真诚告白,看着对方说话的眼睛,我知道并非戏言。朋友在感动之余,意味深长地说“想不到啊,你们是这么做的。”
从事残疾人工作十余年的我,经历了太多心酸和劳累,闻听此言,不禁百感交集,千言万语难以言表:“这是我的工作啊,我必须要这样去做。”
所发生的事情,其实很简单,我只是约了一位残疾人家属同桌吃饭,席间多次关照她自便,不用拘束,饭局结束后,将所剩菜肴打包送给她,带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品尝。又将自己和孩子的衣物整理出来送给她。动员了几个好友整理出家里剩余的衣物都送给了她。这是一个极度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命运多牟。父亲、兄、弟都逝去了,嫂子和弟媳都已改嫁,自己的丈夫外出打工却重病在他乡,家中留下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半瘫痪在床,兄、弟遗留下二子一女,其中一侄儿聋哑,她自己还有一子一女,靠着她微弱的体力,矮小的身躯,外出做重活换取微薄的收入,维持孩子们上学和家庭的每一笔开支。他们艰难地生存着,在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苦苦地熬着,与不幸的命运抗争。
重度残疾人高老受接到了“阳关家园”计划的资助款。
重度残疾人高老受居住的房子。
最近我在帮助这个家庭的聋哑孩子---侄儿谢正中申请参加残疾人美容美发就业培训。贵州省残联举办了残疾人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培训,谢正中通过两个月的美容美发专业学习,可以掌握一门技能,拿到初级职业证书,然后以此作为自食其力的谋生方式。今后,还可以通过我们的途径,报考中级职业证书,打工或者自己开店都有很好的基础,这样的话,这个可怜的孩子,今后的人生路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不必再依赖家庭或社会的照顾,会很平坦、畅通。
我以前帮助过一位盲人孩子,叫石志成,是位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孩子。护送他去参加黔东南州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培训,如今已经取得盲人按摩中级职业证书,在全国几座大城市打工几年,具有了很强的创业实力,回家乡来计划自己开店,创办盲人按摩事业。于是我帮助他联系门面,带他去工商局咨询办理营业执照和微型企业贷款等。这个盲人孩子还真让我长了见识,自己开办网站,出售专业的盲人用品用具,包括手机、电脑等,说到今后开按摩店了,还要邀请全国的盲人朋友都到他的店子来走走、玩玩,大家喝啤酒,弹吉他唱歌,等等。
2001年11月底,我一个人带队送我县白内障患者和家属300多人,乘五部客运车,到距离我县265里之外的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当时天寒地冻,雨雪交加,我奔走在那个大城市的雪夜里,给我的患者和家属联系最便宜的住宿和快餐。大部分从来没有走出家门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因为晕车和呕吐,下车之后根本就不能再行走,过度的疲劳和饥饿,令他们苦不堪言,大家蹲在大街上淋着雨雪,吹着寒风,黑压压的一大群等着我安排,当时的我心疼而又着急,都快哭了。一些患者和家属从家里带来的饭菜冻得生硬、冰冷,他们还存在严重的语言不通,不能与当地人交流。把大家安排好以后,我顾不得自己一整天的疲劳,赶紧去与旅社的老板联系煤炉和锅头,帮他们做饭菜。后来一个多星期的筛查,实施手术,术后护理,到护送回家,时时刻刻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辛苦和劳累。
最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带去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有位名叫胡茂莲的农村苗族女孩,通过手术,左眼恢复了部分视力,跟着村子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经过多年打拼,如今已在江苏省无锡市创下了自己的产业,与丈夫一起承接美国供货商加工、销售电子产品,她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女孩,如今完全熟悉电脑操作,运用电脑负责网上销售业务,每天驰骋在网络,完成产品订单交易,凭着自身的努力,产业在不断壮大。多么令人惊喜和欣慰啊。
贵州省从江县残疾人胡茂莲在她的工作室里正在忙碌。
想到我们付出了辛苦和劳累,能够造福于残疾人,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改变人生,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获取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为我从事这个圣神的事业而骄傲、自豪!
最难忘的是2010年冬季,我们实施中残联“阳光家园”计划,主要开展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居家托养和发放补贴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必须在年前把党中央和中残联给重度残疾人和居家托养人的生活补贴发到他们手上。我县有二十一个乡镇,全县90名居家托养对象,共计发放45000.00元的补贴资金。当时正是寒冬腊月之时,我们驱车在海拔1490.3米高的高山上奔走,狂风、暴雨、冰雹、大雪铺天盖地而来,那一趟走了七天七夜,残疾人住在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走遍每一个山旮旯。记得在东朗乡东朗村四组,我们去看望一位七十多岁的重度残疾人高老受,那里大雪封山,人迹罕至,鸟雀无踪,山上光秃秃的树枝挂满了冰雪,变成了冰树,地上厚厚的积雪与微弱的阳光映衬出来的光辉,迎接我们。寒冷中走进破陋低矮的茅房,黑暗的房内,取暖的 烟火把我们的眼睛熏得火辣辣的,什么都看不清,地上蹲着三个老人。与高老受摆谈时,他说长年呆在被人嫌弃的角落里,对生活毫无期盼,天天都等着死去,外面大雪封路,家中什么都没有,想不到县残联会在这个时候给他们送钱来,几个老人同时都流下了热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送到他们手上的不仅仅只是救命钱,他们得到的还有党中央给予他们最圣神、最伟大的关爱和从来都没有得到的尊严,在他们多病、孱弱的脸上,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挂满了幸福和喜悦。
贵州省从江县东朗乡东朗村四组高老受家途中。
这些仅仅是我多年来残疾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凤毛麟角,全天下的残疾人工作者天天都在做,年年都在做。
如今,当我的朋友与残疾人家属同桌吃饭,看到平平常常的一件小事,足以让她如此动容,认识到残联的工作是最底层困难人群最需要和最渴望的,而这样的行为往往又是被世人所嫌弃、所遗忘的。我说什么好呢?
想起的是心酸的往事,刻骨铭心的伤痛。我们的辛苦和劳累有谁知道,世人的嘲笑、误解一直伴随着我们,有时路人打招呼说的是“断腿的来啦。”一些不明白事理的人还极为不满地说“你们残联什么事都没有,享福哦。”人类文明的发展,似乎遗漏了改造这部分人和他们的良知,没有把他们驯化过来,所以庸俗和道德败坏残存在这些人的头脑中,对世事无动于衷。
残疾人工作,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遇到很多问题,经历着道德的洗礼,心灵的震撼,时刻都考验着我们的灵魂,鞭笞着我们的良心,我们如何做是善,如何做是恶,恍如在水火之间,而似乎一切又都是在情理之中,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不同,考虑的取舍也是大有不同,一个人的追求不同,处置意念也是各有不同。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职业,终身无悔。我们将坚持为残疾人之忧而忧,为残疾人之乐而乐的理念,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奋斗终生。
残疾人事业犹如娇艳盛开的鲜花,傲立枝头,从容绽放,献出最美丽的爱心,释放最温暖的真情,感动着苍天!感动着世人!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