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办事处残疾人工作专委 钟尧
2010年8月,我所在的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办事处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迁,街道所辖的6个社区中,有4个社区将进行整体拆迁。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两万三千多名居民便搬离了化龙桥,其中就包含600多名各类残疾人。
“人户分离”问题是目前以户籍地作为管理依据的残疾人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残疾朋友们离开了户籍地,很多人更换了联系方式,却没有到残联登记,错过了一些扶残助残的好政策。我感到很内疚:虽然我已经张贴了不少通知出去,可到街道残联登记新联系方式的残疾人还不到50人,不足十分之一。化龙桥街道的大规模拆迁让我苦恼不已。
2010年年底,经化龙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定,撤销已经进入拆迁尾声的4个社区居委会,成立化龙桥街道社区工作站,为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户籍依然在化龙桥街道辖区的近两万名居民服务。街道在各个科室及社区选派了精兵强将,到社区工作站开展工作,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主要负责人户分离残疾人的相关工作。
没有到社区工作过的朋友,也许永远无法体味社区工作者的辛苦。正所谓“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街道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社区来落实;居民们有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也是到社区进行解决,社区再根据具体情况或自行处理,或向街道进行反映。这既是居民们对社区同志的信任,又给我们带来许多繁琐的工作内容。社区的工作本来就非常的繁琐,现在,我和社区工作站的其他25名同志又要承担起原本4个社区60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一次不小的挑战。
2010年12月1日,我把其余两个社区的残疾人工作交给了另外一名到街道残联工作不到半年的残疾人专委,嘱咐了她一些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让她和我保持联系之后,我便来到了社区工作站开始了我第一天的工作。基层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与残疾朋友之间的联系,社区作为最基层的残疾人工作单元,这一点尤其重要。在来到社区工作站的前一周,我就做好了一套计划,让原本已失去联系的残疾朋友从新回到街道残联的大家庭中来。望着屏幕前611份残疾人电子档案,我的工作正式开始。
在这次化龙桥街道的大规模拆迁中,百分之四十的居民选择了集中的安置房居住,其余的选择了货币补偿的方式。残疾人作为困难群体,这个比例还会更高一些。我找到了街道有关领导,在她的引荐下我联系上了化龙桥拆迁工作办公室,并认识了那里的工作人员,我的工作正是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才得以开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个工作日的上午都会准时来到拆迁办公室,把残疾朋友们的身份证号码一一输入查询系统,查找他们如今的下落,下午我再回到社区上班。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在2011年春节到来以前完成了这项工作,查到了277名残疾人的居住地门牌号。他们都集中居住在3个拆迁安置房小区里。同时,我还到派出所进行了逐一查询,有27名残疾人迁移了户口,我为他们办理了相关的转档手续。
接下来,我花了半个月时间给258名选择货币安置的残疾朋友逐个打了电话。令我感到欣喜的是,有132名残疾人没有更换联系方式。虽然这项工作让我常常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工作——我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谈话内容,宣传残联的各项政策说得我口水都干了;摁电话的手指酸疼酸疼的,有的时候拿筷子都拿不稳,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我记录了残疾朋友们新的居住地门牌号,同时反复告诉他们要和我保持联系。一方面,我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感到欣喜,另一方面,我又在担心会永远失去更换了联系电话的126名残疾朋友的下落。
化龙桥拆迁片区是一个老的工业区,4个社区的范围内分布着6个大中型企业,很多老邻居和老朋友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拆迁以后,大家都还保持联系。我决定对主城区内所有还能联系上的残疾人家庭逐户走访,说不定那些还未联系上的残疾朋友的居住地就能有着落了。
让残疾人工作专委走访每一户居住在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是渝中区残联对专委们的基本要求,由于拆迁以后社区工作站没有实际居住的残疾人,我没有接到这方面的工作任务,但我还是决定对广大的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入户,了解他们在拆迁后的生活状况,收集他们的心声向有关部门进行反应。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街道残联理事长的大力支持。
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我的工作状态可以用“跑断腿”来形容,我首先从集中的安置房开始走访,为每一户残疾人家庭送去“爱心联系卡”。我放弃一部分休息的时间,在短短四个月内走访了所有的480多个残疾人家庭。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一年多过去了,我又联系上了78名残疾人朋友,我感到很高兴!在这里,我不想对自己在走访入户过程中的艰辛做过多的描述,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残疾人专委全心全意地对待残疾朋友们,他们也会报以同样的热情。
残疾人张雪嘉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一家三口中有两人是残疾人,多年来都靠微薄的低保金生活。拆迁以后,她家搬到了安置房小区居住,我去她家进行走访的时候,平均每人每天只有10元生活费的他们得知我要去走访,特地给我买了一瓶5元钱的饮料解渴,我推却不过,只好收下了。当饮料流进我的胃里那一刹那,我的整颗心都是甜的。2011年的“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到来的时候,我分别在3个安置房小区举行了残疾人康复和法规方面的宣传活动,得到了很多残疾朋友的无私帮助,他们忙碌了一阵天,却没有收取一分钱的报酬。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宣传活动才办的红红火火!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社区工作站的611名残疾人中,除了户口已迁移的残疾人以外,还有48名残疾人没有和我取得联系,我将会继续努力,让所有的残疾朋友都回到残联的大家庭中来。
当今社会不断地快速发展,拆迁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希望本文能够给遇到类似问题的残疾人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启发。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