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西西安市残联宣文处 姚伟
我没有双臂,但我有幸能成为一名引以为豪的残疾人工作者;我没有健全的躯体,但我却始终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笑对人生;我没有惊天壮举,却在助残扶残中品尝着普通劳动者的甘甜…….
超越残障 以勤补拙
6岁时,因电击事故失去双臂后,我开始用嘴练习学写字,后来又练习用脚学写字。1995年,我“以脚代手”考入西安统计学院(现为西安财经学院),并在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2000年,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的我,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和市残联的关心帮助下,进入了市残联从事宣传文化工作。
刚上班时,我的家距单位比较远,为了能按时到岗,我每天不到6点钟就起床,然后步行一段路再搭乘公交车到单位。在公交车上,由于没有双臂保持身体平衡,在汽车急转弯和刹车时,我不是跌倒在地,就是把头撞在了栏杆或扶手上。跌得次数多了,撞得次数多了,渐渐的竟使我学会了如何应对:购了公交IC卡,身体一碰就买了票;上车后,找个扶手靠一下,两脚“八”字,竟也不再担心汽车的左晃右摆了;时间长了,身体的平衡能力也提高了许多……与此同时,我也想尽各种办法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把衣服系好扣子整理好后,再用脚套在身上;用脚练习脱下松紧带裤子,单位厕所的隔档上钉上钉子可以用来提裤子;锻炼着用脚夹起勺子在家吃饭,在外面则学会用盘子就餐……现在,我不需要别人照顾,也能独自料理生活。
勤奋上进 珍爱岗位
为了适应新闻宣传工作,我在组织的支持下,参加了西安日报社的通讯员培训班。我克服学习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坚持每天按时上下课,用脚认真的记录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我的刻苦努力,赢得了众多来自各行各业学员们的敬重。报社的学习,不仅使我在业务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的精神也影响了许多报社的记者、编辑甚至领导。
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我在每项活动前都要全面了解活动情况,并用脚操作计算机打印新闻背景材料以及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尽可能多的向新闻单位提供最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了扩大宣传,我必须在当天活动结束后,撰写新闻稿件并打印,盖上公章,再坐公交车去报社送稿件,每次送完稿件回到家时,古城已是灯火阑珊。现在,网络已成了最方便的通讯工具,我不仅在报刊上发表了各类反映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文章近三百余篇(条),还为西安电视台和西安电广播台撰写了许多反映我市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稿件,并在省上及中国残联系统刊物以及网站上发表多篇工作动态。我参加工作11年来,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包括中央有关新闻单位)对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类报道已近3000篇(条),有力地宣传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
我虽然是一名重残人,但是因为我的工作能力突出和工作态度积极,先后被抽调到我市许多大型助残公益活动的筹备部门负责宣传及组织工作:约翰.库缇斯西安大型演讲会、“两岸三地”肢残人驾车神州行、助残爱心公益卡发行、世界特奥会西安城市接待计划、北京残奥会火炬西安段传递活动、全市残疾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都留下了我忙碌的身影……
历久弥坚 追求卓越
2008年,我参与了西安市首届残疾人艺术节的组织工作,并负责 “感恩生命”主题残疾人征文大赛工作。我从活动的酝酿、征文、录入、评选、修改到文集的编撰,煞费了苦心。在活动征集到的305篇作品中,经评选收录了84件残疾人作品入选《感恩生命》。为了在5月18日“助残日”让广大残疾人朋友看到自己的获奖作品收录入书,助残日前夕,我放弃了一切节假日,每天熬夜加班,进行文字录入和修改,并经常背着挎包装上文稿跑印刷厂进行编校。5月12日中午两点左右,完成了第三遍校稿以及封面设计定稿的我,正要背着文稿到印刷厂付梓铅印的时候,汶川大地震发生了,此时,人心惶惶,手机通讯中断……但一想到印刷厂要最快5天才能完成印刷和装订,而离“助残日”只有仅仅6天时间了,我不能懈怠,依旧背上挎包携带最后签字的定稿赶往长安区的印刷厂…….
在残联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以来,我负责西安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日常工作,社团还被评为西安市先进社会组织;参与组织编撰并担任责任编辑,出版了22万字的《穿越生命的冰河》和《感恩生命》两部残疾人励志图书。我多次被中国残联评为全国“两刊”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市直机关优秀网络通讯员、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残联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学习身边典型,争做率先发展标兵”先进个人;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演出中用脚制作“开放的陕西欢迎您,和谐的西安欢迎您”的电脑幻灯片,展示了西安残疾人风采。
为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我作为一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先后参与创建了西安市残疾人创业协会、西安市残疾人企业及企业家协会、西安残疾人书画院和西安市残疾人爱心互助促进会,并动员社会各界为西安残疾人事业发展捐款、捐物价值25万余元……
我创建并担任法人的西安市残疾人爱心互助促进会开通了官方网站,向社会定期公布会员捐款及财务支出情况,先后筹措社会资金近三十万元,启动了“关爱盲人足球队”、“特困下肢残疾人定向救助”、“慰问特困残疾人暖冬行动”等在全市和省内具有积极影响的助残公益活动,省市有关新闻单位都做过专题报道。今年,我们协会还获得了中央财政30万元的支持,正在积极开展农村特困残疾人假肢助行公益活动……
在西安市残联的培养下,我也日渐成长起来:1994年被授予“陕西省残疾人十强模范”称号,2010年被授予“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被授予“西安青年五四奖章”和“陕西省劳动模范”……
我总觉得愧对如今不到7岁的女儿:2005年5月“全国助残日”的前一天,正在易俗大剧院参加小品走台的我虽然心急火燎,但没有耽误最后一次彩排,而此时我的爱人正在医院的产房里;女儿会走路后,去的频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父亲的办公室,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知道了陪着父亲去加班、在办公室里写作业……
我在参加市直机关开展的“学习身边典型,争做率先发展标兵”主题演讲中曾说:“回想过去,我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有幸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残联的帮助下,又幸运地成为了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在残联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了组织、领导以及同事给我的温暖;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这一切,使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崇高职业;这一切,也是我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最大力量源泉。”
我感恩生命,因为我还能看到绚烂多彩的世间美景;我感恩生活,因为我能从中汲取历久弥坚的养料;我感恩职业,因为我乐在期间……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