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广东】忘不了,那段忧伤与快乐的时光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作者:《东莞残疾人》杂志主编  於文喜

我在残联工作了8年,回首往事,既有忧伤,更有快乐!使人难忘啊!

2003年6月9日广州开发区社区管理局召开会议,提出成立广州开发区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区残联)的工作非常迫切。因为早在2002年10月14日广州开发区编委已下文成立广州开发区残联,可迟迟没有成立。

2003年7月21日广州开发区社区管理局召开会议,分工我负责筹备成立广州开发区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事宜。其实,我原实在不想做这项工作,因为我不懂残联的事,残联政策性的东西多,一切又得从头学起;残联的名字也不太好听;领导又不重视这项工作。但分工我来筹备,我一直消极地对待,能拖就拖,到兄弟区接收残联的工作我也没参加,有关的筹备工作也迟迟没动。

记得有一次,我随领导走访萝岗街道(归属广州开发区管辖后镇改为街)黄麻村,当到了萝岗街道黄麻村一家有两个残疾人的家庭中,我看到用两个凳子支撑起来的床板上放着一床十分脏,十分烂的被子,饭桌上有两个破碗。屋里,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鼻而来。住的房子是白云区残联给盖的。他家的全部财产(不包括房子)也不值一双皮鞋钱。顿时,我的眼泪差点流出来。黄麻村离繁华的广州市仅有30多公里,竟然还有如此贫困、难以生活下去的人群。我们一行一家一家地看了几家,一种责任感、同情心在我心中升腾!

残联就是为这些弱势群体服务的。这时,我想到了共产党员的义务,人民公仆的义务,我从此下决心挑起残联工作这个担子。因为在广州开发区很多人不知道残联是干什么的?是个什么性质的单位?当时,我也不很清楚,就知道中国残联主席是邓朴方,邓小平的儿子。

我与同事抓紧筹备广州开发区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一切材料,准备会务工作,一切就绪了。

2003年12月19日上午,广州开发区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外商活动中心隆重召开了!一批耳聋、眼瞎、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走进会场,他们与健全人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听说,拄着双拐一步一步往前挪动的残疾人唐庆钊是广州市残联系统的举重冠军。我仔细盯着他,他是那样自信、自强。在社会上被人歧视的残疾人今天能参加代表大会,他们高兴,我同样也为他们高兴,我的责任感、同情心又一次升腾!

此时此刻,我想到我的父亲,他是肢残人。想想他的一生要比健全人多付出多少倍啊!

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和有关规定要求,残联的领导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属担任,我也符合这一条件,为什么不去为弱势群体多做些事呢?我的思想斗争仍然激烈地进行着……

其实,当时广州开发区急于成立残联,目的就是有了残联,可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对这项工作如何开展好,对残联的有关政策、组织机构、人员选配考虑得并不成熟。广州开发区编委下了成立残联的文件,没有提到“三定”方案,仅提到职责。当我被推举为广州开发区残联理事长时,连组织部门还不知道残联应是什么样的管理体制,理事长推举后要任命?直到2004年6月4日,区委组织部才在多次催促下下了一个批复,还说理事长不是行政职务,把残联当成一般的在民政局注册的社团组织。

听说广州开发区残联成立了,有人便问,残联干什么的?谁愿干残联的事?一时引起议论。此时此刻,我执意办一份刊物,取名《残联在线》以便宣传残联工作。我把残联的性质、职能;残联主席团的构成、职权;残联执行理事会的构成、职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知识编在《残联在线》中,印发至机关、企业、事业、残疾人,让大家了解有关知识。

广州开发区有了残联,残疾人自然很高兴,常常有残疾人到我办公室反映生活上的困难,要求工作,要求法律援助。当时,残联实际上就我一个人专门做这一工作,我又是个“外行”。每逢接待一位残疾人,每逢到上级残联开会,我都感到有压力,因为业务不熟,政策不熟。为此,我找来一些法规文件,政策要求,学啊!学啊!走村串户地调研,决心把这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做得火起来。

此间,还出现了几个笑话:一次,一位原与我比较熟悉的企业退休的老干部多年没见我了,见了面便问:“小於,你在哪里工作了?”我答:“在残联。”“什么?在残联?”她打量了我一番又接着说:“你不是身体很好吗?”一句话问得我面红耳赤。她言下之意,你没有残疾,怎么到残联?

有一次,一位双目失明又有一点精神疾病的女孩,在其母亲的搀扶下来到我的办公室,我热情地给她们倒了杯水,问她们有什么事,并告诉了她我的办公电话,并嘱咐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谁知,这个女孩经常来电话,没事跟你聊上一阵子。后来我才知道,她患有轻度精神疾病。一次,她在电话中温柔地说:“於书记(大家习惯称我原来的职务),我很想你……”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又有一次,一位几乎是从地上爬着行走的肢残人到了我办公室内先坐在茶几上,后又挪到沙发上,双腿盘坐着,要求残联给安排工作。搞得我很为难。

……

当然也有朋友见我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接待的又是些耳聋、眼瞎、缺胳膊、少腿的人,劝我:“老於,干这个干什么?谁重视这项工作?”

残疾人的上访,朋友的不理解,我的思想斗争虽在矛盾中,是干还是不干?我想到“善有善报”这句名言。这时我才真正悟到:残联是个“冷单位”,要把它干得火起来,热起来,就必须横下一条心,不计名利。从此,我十分热爱这份被人看不起、领导又不够重视的工作。我曾写了一篇《我爱残疾人事业》的短文,在区委组织部编的《先锋者情怀》发表:“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特殊而困难的社会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付出的代价。关心、重视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事业与现代社会实现协调发展,让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成果,这是残疾人事业的崇高目标。”

当我离开了工作15个年头、非常熟悉、有些目标尚未实现的党务工作岗位时,真有点依依不舍。然而,当广州开发区第一次残疾人代表大会召开之时,一些残疾人喜气洋洋地走进会场,他们那种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乐观主义精神感动了我;当我翻阅到一些残疾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的简要事迹时,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当我步入一些残疾人家中时,他们那种贫穷、落后、困难的情景又震撼着我,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我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努力为之奋斗。当理事长就要理事,多做好事、善事、实事。保持‘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放在长城不骄傲,扔到茅坑不悲观’的平常心态,力争活出一种意义、活出一种风格、活出一种美!”

我当上了这个是官又不是官的官后,一切从零做起,抓组织建设,抓扶弱助残,抓劳动就业,抓危房改建,抓康复服务,抓法律援助,抓文化体育,抓典型宣传……整天忙得团团转。可还有的人说到残联可清闲了……

一直强调机构精简的广州开发区将配给残联工作人员很少很少。随着广州开发区的不断扩大,2005年5月24日又接收了白云区的萝岗镇(后改萝岗街道),之后又接收了白云区的九佛镇、增城市的镇龙镇和永和镇的4个村、黄埔区的2个村,2005年9月28日在广州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广州市萝岗区,残疾人已由广州开发区的20多名增至8000多名,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怎么办?我就注意深入残疾人家中了解情况,每逢“全国助残日”、中秋节、春节,我都到残疾人家中探望;每逢“六一”儿童节,我都与残疾儿童“混”在一起玩。我先后去了100多户残疾人家中,渐渐地得到了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认可。我对此项工作也真是难舍难分,把残疾人的事儿挂在心上。

冬天到了,冷空气来了,九龙镇的贫困残疾人有没有被子盖?我与同事及时与部队一家工厂联系,调集了一批棉被发给他们。

雨天到了,贫困残疾人的房子是否漏雨?我与同事及时查看,请来有关人员进行鉴定,下拨款项进行危房改建。

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钟少清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截了一条腿,她一时想不开,思想很悲观。我了解到此情况后,曾先后9次到她家中看望,代表组织送上慰问品、慰问金、报刊杂志。阿清爱唱歌,我召集几位女同事,专门为她举办了一次卡拉OK活动。过年时,我自己花了100多元买了件新衣服给她。组织的温暖,使阿清的精神慢慢地从悲观中走出来。她在给《残联在线》写的稿子中,再三表达对残联、对我的感谢!

一户有两个残疾人家庭的子女考上了大学,学费遇到困难。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又是多次到她家看望,了解情况,并积极筹集学费,送到她的学校。后来,她做了锦旗,送到我的办公室,锦旗上写着:“於文喜先生:扶残助人、为民解困。钟雪冰敬赠,2004年9月”。

一位叫汤丽娟的女青年,在2006年6月28日下午下班途中惨遭横祸,受一名男青年自杀者袭击,要汤丽娟陪葬,随即将她推下大桥,摔成重残。之后,自杀者跳下大桥身亡了。小汤的命保住了,但她家中比较贫困,弟弟妹妹正上学,康复需要大笔经费。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带着慰问金、礼品,代表残联到她家进行慰问,并动手撰稿在《残联在线》上发出呼吁,救助这位美丽的肢残女青年。后来,残联想办法为其解决了一万元的康复经费。我还先后与妇联、工会联系,求得他们对汤丽娟给予帮助。

平时,每逢我走进残疾人家中,他们那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时;每逢开会活动,有的残疾人走到我跟前与我握手时;每逢残疾人生活遇到困难时,被我知道时;每逢残疾人上访,来到我办公室时,我都会“换位思考”,热情、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能解决的问题就想法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解释清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虽然残疾,但也是人啊!做残联工作,不为残疾人呼唤那就是不称职。

我为残疾人呼唤,为弱势群体呼唤,为残疾人事业呼唤,为构建和谐社会在呼唤,虽然也受到冷嘲热讽,但也值得。

由于区域扩大,区划调整,残疾人大部分比较贫困。行政区的面积达393平方公里,残联的工作量非常大,重残补助啊,医疗救助啊,危房改建啊,劳动就业啊,康复服务啊……这些具体工作都要去做。

由于我爱岗敬业,工作做出了成绩,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年终考核时,被群众推荐评为优秀干部。为此,我诚恳地向社区管理局写了一封信,建议将2005年度优秀干部名额让给年轻的同志,信的内容是:“本人还有两年零七个月就退休了,从事残疾人工作两年多来,酸甜苦辣都有,通过到80多位残疾人家中家访,是他们的贫苦唤起我全部精力用于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上。我不图表扬奖励、升官发财;只需有个好心情,好身体,善有善报就满足了。多谢社区局,请将名额给年轻的同志。”

因为萝岗区是行政区,按上级要求要成立残联。2006年3月28日,广州市萝岗区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同时也挂广州开发区残联牌子)召开了,我被选举和推举为副主席、理事长,同时,区委组织部下了任命通知。

2007年6月26日,我被广州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区残联被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1] [2]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