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西上林县残联 黄立温
作者左一,图为作者随同县残联理事长、村支书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结一联五”活动
时光荏苒,屈指算来,从1997年6月大学毕业后意气风发地到县残联报到转眼已是人到中年,从那间破旧不堪的瓦房到今天漂亮的综合楼,我在残联工作整整15个年头,见证了残联发展历程,经历了数不清的酸甜苦辣,抚首往日,冷暖自知。但是历久弥新,我越来越热爱残疾人工作,无怨无悔。虽然残疾人工作者无名无利,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爱心的沉淀,人道的升华,以及生命的感悟。这些年我和同事们一道,爱心无阻长路当歌地走过来,也许这就是别样的人生吧。
到县残联后我的第一项正式的业务就是负责按比例就业工作。当时,单位人手少,只有我一个年轻人,我便自告奋勇向理事长提出由我来承担这项工作。开展工作后,我才知道其中的艰难不可想象。按比例就业是新政策,没有硬性执行力,由残联上门收钱,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各单位普遍不理解,抵触情绪很大,当面讥讽顶撞有之,拒不落实有之,讨价还价不少,个别单位甚至见到我们就关门躲开。加上自己身体残疾,经验缺乏,眼看收金徘徊不前,几乎欲哭无泪。好在面对困难,我坚持一个理,我是残兵但不做败将,我毫不畏缩,一边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一边争取老同志的理解和支持,敢于磨嘴皮,厚脸皮,勤跑腿,没有人手的时候,我一个人也敢上单位收金。由于我大胆工作,勇于开拓,收金数十万,为残联后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打下良好基础。这项工作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好在经受了职业生涯的第一道考验。
2001年县残联秘书调走后,我负责起办公室的大小事务,办理残疾人证、文秘、档案、信访、统计、教育、康复、宣传、文体、就业、培训、组织、维权、扶贫、募捐、残疾人代步车管理、支部党建等等工作,一干就是10年,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累的时候,我总安慰自己,残联就是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我没有理由不珍惜。于是我苦苦钻研办公室业务,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和理论素养。在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撰写的论文获得全县科学发展观征文一等奖。我经常在《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国早报》、《广西残联》等发表残疾人工作通讯报导、调研理论等文章,工作之余,勤奋地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在《微型小说选刊》、《红豆》等著名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苦中作乐,也是残联给我的另一种收获。
我还大胆走出残联,积极投身基层,服务群众。2007年,我主动要求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亲自带上铺盖到村委住下。我走遍所驻村所有村庄,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倾听残疾人心声,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我指导成立全县第一个村级残疾人协会,为当地残疾人捐赠轮椅、被单等,帮助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实施危房改造、开展扶残助学,进行就业帮扶,落实农村低保等,服务到家门。我还自费到区水利厅争取到3万元的水利项目,又发动群众筹资2万元,兴修水利,深受当地群众好评。为此当年我还评南宁市优秀新农村指导员。2010年5月,我又主动要求到条件更艰苦的瑶族乡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在走访民情中了解到,镇马街上居民蒙某自2009年9月因在外地经营生意失败导致精神失常,妻子下落不明,患者不给自己的两个女孩子上学,整天拖着她们到圩集上胡言乱语,指手划脚,不让别人靠近。他太需要救助了。可是要实施救助并非易事,要交押金医院才肯收治。我不辞辛劳,联系当地政府、残联、社区,发动群众为患者捐款,终于筹到3000元治病钱。又联系南宁市福利医院,争取到3600元的精神病住院救治指标,还让医院派出专车上门接送患者入院治疗。接着为忠者争取精神病服补助以及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补助。群众都说残联切实为残疾人办了一件实事好事。为帮助重度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我多方调研,四处联系和引进手工项目,在乡政府组织举办残疾人扎花技能培训班,由老板亲自上课,让残疾人在家门前接受培训。我还积极给困难群众送温暖,慰问贫困残疾人等等。通过我一点一滴地努力,让社区最困难的群体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切实履行指导员的职责,在服务基层中展现残联干部的风采。
平时,我尽力帮助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实现一份人生的价值,自己不断收获感动和喜悦。
残疾女孩周芳,不幸被石头压断大腿,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家境极为贫寒,面临失学。当从来信中了解到她学习成绩优良,渴望上学的情况后,我不仅回信鼓励她坚持学习,而且自费搭车,下车后还步行一个小时的山路,赶到她家中了解情况,动员其亲戚家人帮助她完成学业。为了让周芳拥有上学机会,我先后6次上其家门。接着在残联的资助下,周芳被保送到大庆石油学院学习。周芳毕业后,又为媒体提供情况,报导周芳求职的困难。直至周芳被南宁一家公司聘用,进面成为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得到了工作机会。
肢残青年黄振德,患严重风湿,拄着双拐,行走困难,是个孤儿,他喜欢学习和绘画,可是闭门无助,感到人生渺茫。我鼓励他把自学绘画作为奋斗目标。又找中医生为他看风湿病,找当地画家给他指导。亲自踩单车40多公里上门把治疗风湿病的药材送到他家里,给他买纸笔和颜料,鼓励他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后来黄振德远赴广东,成了油画厂的一名高级画师,找到了谋生之路。再后来黄振德要创办油画学校,我又出力出资,把学校办起来,帮助黄振德在艺术和事业上不断前进。
意外瘫痪的瑶族同胞张文建意志消沉,我亲自到南宁帮他找到一辆轮椅,上门跟他膝促谈心,帮助他解决一些困难,让他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和温暖,重新树起生活勇气。我还带领小学生给重度残疾人周可森献爱心做好事,给他捐赠电饭堡、饭桌,收音机,还有一台天文远镜,这样他晚上可以摆摊,让顾客观看月球收费,增加收入。
2008年,为让盲人朋友也能感受奥运盛事,我联系南宁的网友献爱心,给盲人捐赠20台收音机。我还跟网友一起,给瑶族小学捐送30张铁架床、铁锅等物品,为瑶乡儿童献上一份爱心。
现在,每每看到建立起来的抽水站,看到残疾人住上新居,看到残疾人成了画家,走上工作岗位,看到残疾人脸上露出笑容,我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感到作为一名残联干部是那样的光荣,至少我们曾经用心帮助过别人,让社会多一份温馨和感动,让生活多一份美好,让人生多一份意义。
我的青春汗水已融进了残疾人事业的洪流中去,今后也会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洒爱心,滋润别人的心田,升华自己的心灵。感谢残联和上级关心,我先后获得全区自强先进个人,全区残联系统先进个人,南宁市优秀党员,南宁市党员先锋示范岗等称号。这些荣誉属于我,也属于残联。我们一路走来,挥洒汗水,谱一曲爱心相约之歌,高唱一首人道主义的旋律。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