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六合区卸甲甸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 王云
我是去年一月份加入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一行列的,一年半的工作,忙碌而充实,洒下了汗水,也收获了希望;哭过、笑过、开心过、也委屈过;有责任、有期待、也有梦想。身为残疾人,能用自己的劳动为广大残疾朋友服务,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在这个岗位上,虽然我不是工作最好的,但我一直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我也是残疾人,深刻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我愿意用我的努力去帮助广大残疾朋友,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快乐。
我们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政府给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彰显了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和扶持。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让我在经济上得以自立,用自己的劳动实现了自我价值;还让我融入社会,过上了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我有机会帮助更多的和我一样不幸的残疾朋友。因此我十分珍惜这个工作机会,从我上班的第一天起,为残疾人树立一个身残志坚的好榜样,做一名优秀的残疾人工作者,就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残疾人专职委员作为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每天的工作价值就体现在“服务”两个字上,如何落实好国家的扶残助残政策,如何为辖区残疾人提供贴心的服务,都需要用心在工作中去摸索、去体会。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既充满期待,又不知从何开头,在残联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开始熟悉一样样的工作。知道了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全面了解辖区内残疾人家庭基本情况、现有的各项扶残助残政策与具体实施办法、各类残疾人和不同年龄段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想要了解,只有通过大量走访,深入残疾人家庭,才能真正掌握残疾人的真实需求,及时落实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这直接关系到残疾人民生的改善;通过走访,倾听残疾人的疾苦、报怨,给残疾人带去安慰、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生活。
我们街道有个多重残疾人,先天大脑发育迟缓,不会说话,四肢功能都很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母都已年迈,照顾她很吃力,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母亲无法承受这样的变故,看着残疾的孩子,内心陷在绝望里,曾想带着孩子一死了之。我们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默默地陪着她,倾听她哭诉、宣泄,给予她理解和安慰,并且帮她办理了重残补贴和护理补贴,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勇敢的活下去。这看上去没做什么,只是付出了一些时间一些耐心,但恰恰是这一点点的心理支持温暖了她们,成为她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从我第一天来上班开始,领导和同事就叫我写工作日志,我一直保持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从中受益良多。专职委员的工作就是提供详细周到的服务,这种服务大多是繁琐的。比如今天哪位残疾人来访、哪位残疾人要求帮助申请盲杖、哪位残疾人打电话来反映问题,有没有解决等等,虽然都是小事,如果不记录,过一段时间残疾人会找你反映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帮他申请下来。面对残疾人的询问可能会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帮助他申请并递交了材料。这工作日志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可写的,可等到半年、一年要写工作总结的时候,所有的服务数据都能在日志里找到。还能从中看到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我个人以为,这是个非常好的工作习惯。
一年半的工作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使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残疾人从事残疾人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要想为残疾人办点实事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所以要想做好残疾人工作,不仅要付出,还要懂得如何付出。我的体会是勤奋+智慧+耐心。就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尽可能的帮助残疾人实现梦想。
我们要追求幸福,难免途中遭遇痛苦。对于残疾人的幸福,或许追逐的路更加崎岖。即使生命中充满了荆棘,也要竭尽所能,挥手砍断这命运的枷锁。因为我们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美丽的彩虹。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