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延庆县残疾人联合会 夏雪飞
2011年初在北京市残联信息专题培训班和《挚友》杂志培训班上,我有幸两次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信息宣传的成绩,获得了参会人员的赞扬和热烈的掌声。在那一刻,我深深感到,做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的骄傲和自豪,是这个工作岗位让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让我鼓足百般的信心和干劲,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宣传残疾人事业,让更多的人来帮助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
艰难的成长之路
我于1983年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村里当会计,母亲在家务农,我还有一个大我两岁的姐姐。父亲每月的收入也就只能维持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三岁那年,由于连续高烧,打了几天庆大霉素,烧退了,但是我的耳朵却落下了残疾,小声的说话我根本听不清楚。父母为了治好我的病,跑遍了很多大医院,也仍然没有效果,只得配戴了助听器。全家人在伤心痛苦后,把更多的爱给了我。
我在中专毕业的时候,服装专业就业十分困难,我四处找工作,由于听力残疾,一次次碰壁。但生性好强的我不想依赖父母生存,我想挣钱来养活自己。于是我先在一个设施简陋的农村服装厂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后来又应聘到一家机械福利厂打工。无论生活多么的艰苦,我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业余时间,我看书学习,增强了对生活的自信心。
2004年,经朋友介绍,我到延庆县残联就业所进行了求职登记,期待能有一个合适的工作。2005年7月的一天,县残联的领导专程来到我家,给我带来了喜讯,根据市残联的新政策,每区县都要求配备残疾人协管员,协助残联理事长工作,他们推荐了我。经过面试、笔试后,我顺利通过了,被分配到我的家乡大榆树镇残联工作。
终于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了,我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并立志干好这份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残疾人协管员所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我深深理解他们生活的困苦。于是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为残疾朋友排忧解难,为残疾朋友谋福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说起一个协管员的权利并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管理残疾人的档案,了解每一个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帮助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进行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宣传,帮助残疾人申请扶持款等等,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
残疾人的贴心人
2005年11月,我在入户调查时,发现残疾人刘清华全身瘫痪,家境贫寒,在家已经躺了七、八年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出去走走,我记在心上,及时向县残联为她申请了一辆轮椅,还为她申请了困难补助金。当刘清华坐在轮椅上走出家门时,感动的掉下了眼泪,她拉着我的手说:“太感谢你了,你真为我们办实事啊!”后来,我又及时帮助她申请了无障碍改造,将台阶改为坡道,并安装了扶手,经过练习后,刘清华现在已经能够自己进出家门了。为了表示感谢,刘清华让家人把自己绣了一个月的一双绣花鞋垫送到我的手里,并多次打电话和我谈心。我很高兴,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终于和残疾人打成一片了。
一直以来,我把帮助残疾人就业当作自己工作的主要内容。几年来我联系周边的福利企业为一些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李红森就是其中的一例。2007年6月,我听说北京盛圣贤博通无线电原件厂新入驻到大榆树镇西杏园村北,便立刻同公司的胡经理联系上,经过协商,胡经理同意让我介绍一些残疾人到厂子里工作。于是我把残疾人李红森、贺凌霄介绍到厂里工作。当时,延庆电视台生活全方面记者从李红森那得知后,还专门采访了这件事,李红森对着荧屏无比幸福的说:“没想到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残疾人,还亲自上门为我们找工作,现在我一个月不光挣730元工资,公司还为我上了四险,以后我再也不用愁了。”
一件件事情,数不胜数,我的工作赢得了领导的赏识,赢得了全镇残疾人的认可,并与他们成为好朋友。
通过工作,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不再怨天尤人,那么多的残疾朋友们都能够为了生活而努力着、奋斗着,我为什么不行呢?
宣传残疾人事业
心里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我在干好自己协管员工作的同时,开始写信息,并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还多次参加信息员培训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新闻敏感度。慢慢地,《延庆报》、首都之窗网站开始采用我写的有关残疾人工作的信息,延庆电台还专程为我所写的一篇残联为残疾人找工作的信息进行了采访,并在《延庆新闻》播放出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再加上隔三差五地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文学作品,我得到县残联领导的关注,2008年8月的一天,我幸运地从镇残联调到县残联专职干信息、宣传工作。
领导给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我非常感激,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工作中,残奥会期间,我写了大量的信息,不仅在市残联办的专刊“快乐残奥”上采用了我的稿子,而且我的信息也刊登在《北京日报》、《挚友》、《中国残疾人》、《北京社区报》等报刊上,2008年底,我第二次参加《挚友》通讯员培训班,意外得知自己获得了通讯员二等奖的好成绩,这让我更坚定了只要播撒的种子多了,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2009年,我再一次超越了自己,获得一等奖的荣誉。想到自己为了写一篇关于温馨家园的工作调研报道,翻阅大量相关的资料,并对全县的温馨家园进行了解后,将大量的例子、内容反复修改,才完成《因地制宜开拓创新谱写农村残疾人温馨家园新篇章》这篇稿子。在写《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时,我多次到特教学校了解情况,通过和残疾孩子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和特教老师一起探讨,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将稿子写出来。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尝试,才会提高自己。
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曾说过,只有将宣传搞好了,才会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由此可见宣传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连续四年获得挚友杂志优秀通讯员一等奖、二等奖的荣誉,多篇信息、通讯在首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中获奖。《中国残疾人》杂志也采用了我写的《北京延庆县扶贫助残基地效果看得见》、《小小就业岗位撑起农村残疾人一片天》等多篇稿子。我不仅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也进一步提高,多次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章等知识,在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2011年,我获得北京市优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业余时间里,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水平,我在周末积极参加成人教育的本科学习,还抽时间写作,有百余篇文章在《挚友》、《乡镇论坛》、《家长里短》、《农家女》、《延庆报》、《潮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并多次在市、县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得奖励。
我还策划了每月一期的残联内刊:《同一片蓝天》,担任编辑职务。我用笔书写着对残疾人事业无穷无尽的爱,我的人生在事业中闪光!
时刻挑战自己
2012年,县残联准备招用23名残疾人专职工作者,我恰好在招聘范围内,为了能够录取,我每天下班回家后就学习,就连在上下班时在公交车上,也抓紧时间来背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笔试、面试后,我考上了残疾人专职工作者,而自学的社会工作者中级证也在今年通过了,我终于又一次挑战了自己。
想到自己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法国著名妇女周刊《她》的主编博比,在事业一帆风顺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怪病——闭锁综合症,瘫痪在床。肢体和器官都不能动弹,唯一能够控制的肌肉,只剩下左眼皮。
但是博比靠左眼唯一会动的睫毛,在语音女医生菲舒的帮助下,通过闪动睫毛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挑选和敲定,完成了这本感人至深的自传体书。
有人说,只要灵魂存在,总能于困厄处找到表示的方式。博比以他坚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个奇迹。尽管他离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我知道,我所付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多,我没有博比那么渊博的知识,但是我一直在努力着,努力让自己的每一步都在前进。
博比在全身都瘫痪的情况下,靠唯一会动的睫毛,还在努力着,奋斗着,写出了感人至深的自传体书,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是一种比铁壁铜墙还要坚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博比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大家,更是向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如保尔·柯察金说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博比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就要有所作为,就要付出成绩。只要我们肯努力,就像铜人一样有着无法摧垮的意志。我们只要具备了这种激情,这种顽强的意力,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呢?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