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北京】党给了我飞翔的翅膀

2012年07月31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作者:北京市延庆县东顺城街26号延庆县残联宣文科  李长坤

有一种“魂魄”叫彩虹;有一种“纯洁”叫鲜花;有一种“倒下”叫站起;有一种“平凡”叫伟大;有一种“脚步”叫历史;有一种“行动”叫报答……

我叫李长坤,我自幼就是一个患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的孩子。在经历了种种人生磨难后,我克服了走路、写字、上学、就业等诸多困难,也深深体味到了人生最大的财富,那便是“笑迎困难与磨难”。惟有不断地去克服种种困难,我才能够从中获益,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辜负党的培养、人民的重托,因为我是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怕困难,迎接挑战,更新自我,选择坚毅与顽强,是我不变的追求。

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习的日子里,我凭着顽强、勤奋、严谨、务实、进取的精神,顺利地完成了中专与大专的所有课程。2003年获得了“院长特别奖学金”;通过了全国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参加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首届英语口语竞赛”,并获得一等奖……

2005年7月,我毕业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社区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大学专科)。在学院领导与各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于2005年9月15日正式在延庆县千家店镇残疾人联合会参加工作。

刚参加工作之时,我就是用嘴叼着一支木头筷子来打字、敲键盘,虽说比正常人慢些,但我一点也没有灰心泄气!平日里,同事们在休息的时候,我却在练习打字,嘴磨破了、牙流血了,但我还会坚持练习,一点都不敢松懈……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个月的勤加练习,我的打字速度有所提高,基本上每分钟能够达到50字左右;看到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我的心里便有了一种甜美与宽慰;然而,再想一想曾付出的努力,我的心中也有了一种难于言表的辛酸。

渐渐的我便适应了这种工作方式,除每天完成自己的业务外,我还经常帮助同事录入文字资料、处理相应事务;这既锻炼了自己,又增进了同事间的情感,得到了镇残联领导与同事们的一致赞誉。

在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参加本单位、区县组织的各种活动,结交了许多友人;除此以外,我每周都要抽出2小时时间与大家进行集中学习,学习残联文件与业务知识,认真做好笔记,虚心向前辈请教,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因而赢得了镇残联领导的良好评价。

这就是我工作以来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中我学会了“坚强”,领悟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人生哲理!

自从我成为“残疾人协管员”以后,我就积极地投入到了残联工作中,认真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残疾人协管员”。

2006年10月11日,在经过多方面打听、反复考察之后,我将25名经过培训的残疾人安置在了“北京瑞芝达顺祥机械配件厂(手机配件厂)”,其中一名残疾人已经取得了“电工本”,而且镇残联还积极与厂方协商,使这25名残疾工人在工资、劳动强度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为他们免去了后顾之忧。

按照《残疾人证管理实施办法》,2006年12月,我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到:千家店镇原有持证残疾人517名,需办证人员268名。为了方便残疾人办证,在镇残联领导的协调下,请来了延庆县残联领导及县医院鉴定组大夫;他们亲自下乡入户,现场鉴定,为符合条件的268人免费办理了残疾证。

郤连广,男,46岁,系千家店镇红石湾村村民,其自幼左下肢残疾。当我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主动请鉴定组大夫亲自到他家为其做鉴定。第二天,我冒着凛冽的寒风,独自来到了延庆县残联,及时为其填写了“残疾人申办残疾证”的表格,随即办理了残疾证。当天下午,我没有来得及吃饭,便在第一时间将他的残疾证亲自送到了他的手中。那时的我已经是双手发紫,双脚也冻得麻木了。看到此情此景,他不禁落泪了,感动得只是一再说:“谢谢,谢谢……”

因生活所迫,几日后他又找到了我,说明了事由——自己想开办一个自行车修理部来维持生活,于是在2006年12月6日,我便将这件事汇报给了领导,领导听后吩咐我立刻去办,我便及时通知郤连广准备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以及个人申请材料,并积极与县残联、工商部门取得联系,为其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

由于我双上肢残疾,所以在办事的几天中,我是用嘴叼着笔为他填写了各种申报表;经过我4次往返于县残联、工商、税务等多家部门,终于在1个月的时间内为其领取到了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的正、副本。

2007年1月5日,当我将相关证件交给他的时候,他不禁热泪盈眶,用哽咽的声音对我说:“好兄弟,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你是残疾人,我也是残疾人,但你还能这么热心的帮我,真是难能可贵呀!”

现在郤连广的自行车修理部生意红火,他的生活也得到了基本保障。当我每次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总是嘘寒问暖,嘴角也会时常露出一丝丝甜美的微笑……

这就是我的残联工作,一种苦涩与甜美交织的感觉,这种感觉仿佛就是一种温馨,这种温馨恰似一缕阳光,照亮世间最阴暗的角落;这种温馨恰似一丝和风,能够吹散聚积在他人额头上的阴云;这种温馨恰似一盏灯,在为他人照亮道路的同时也点亮了自己的爱心之火……

通过工作实践,我越来越认识到: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干残疾人之所需,这是我的工作根本与出发点;残联工作是一个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工作,不但要有热心、爱心,更要有同情心!所以,这就促使我要做到:热爱残疾人事业;热爱残疾人组织;热爱残疾人!

由于工作原因,2009年8月3日,我被借调到了延庆县残联宣文科,负责信息宣传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总认为“敢于吃苦、勇于实践”才能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因为“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信息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缺乏对事件的基本了解,那就没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残疾人信息员。

2010年6月,为了体现乡镇残联在“端午节”期间对广大残疾人的关心与关爱,我曾连续两天到3个乡镇残联进行实地询问、拍照,由于我双上肢残疾,不方便使用照相机,所以我只能请残联工作人员替我拍照,以备留存使用。两天紧张的信息采集工作结束后,我便立即回到单位进行编稿工作,用嘴叼着筷子在电脑旁轻轻地敲击着键盘,一边思索、一边修改。最终,我以一篇“淡淡箬叶香  浓浓端午情”的新闻稿,获得了《延庆报》记者的良好评价,这也成为了当时《延庆报》的一篇范文。

2010年10月,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构建和谐乡镇,延庆县张山营镇残联多方面、多渠道为其解决就业难题。最终,我以“张山营镇残联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助19名残疾人就业”为题,被《北京社区报》所采纳、刊载。

通过工作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的深刻内涵。

 

虽然经常加班,虽然嘴唇会被筷子磨破、淌血,但为了工作,我依然会坚持到底,完成稿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辛勤劳动在2009年至2011年都得到了回报:

2009年至2011年,经我编写的稿件,在《中国残疾人》杂志上共刊载11篇,市残联《挚友》杂志上刊载26篇,在“延庆政务公开网”上共刊登信息389条,“市残联网站”刊登21条,《延庆报》刊登47条,《北京社区报》刊登30条,“延庆信息”刊登22条,“延庆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刊登29条,“延庆电台”刊登35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我的工作理念!只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能抓住信息;只有反复思索、修改,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信息;只有不断虚心求教,才能完善信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七年的残联工作,不仅给了我知识的力量,而且也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使我具备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锤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让我明白了敬业、实干、奉献的可贵之处。所以,只有脚踏实地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才能够成就辉煌、获得喜悦,才能够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扮演强者的角色。因此,我将会继续像雄鹰一样,鼓动双翼,直冲云天。当然,我深知:这双翼是党赋予我的!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