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山西】一路走来

2012年07月31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作者:山西高平市神农镇团东村   牛进先

 2012年5月14日上午九时许,来自全市十七个乡镇的民政助理员、残联干士、委员等二百余人齐聚高平市望云广场东南角“人才中心大楼三层会议室”参加了市残联理事长张泽蓉2011年总结报告暨2011年残疾人表彰大会。

我,也是全市三万八千残疾人中授予仅有八名“自强模范”殊荣中的一员。

当我们多数被掺扶在主席台前授奖时,一阵咔嚓咔嚓的“闪光”后,我有点赧颜地用余光“捕获”了一眼在场的领导。

要交待的是,我,一个拄着拐杖、丧失劳动能力的三级肢残人,因为行动的维艰,为防止意外发生,在与人交往时为了自己的安全,从未敢也不敢去正视别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也只有自己感知的自卑感并存。

我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残疾人。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联工作者,但从去年11月至今,所做的一切,我却把我自己看作是一名名符其实的残联工作者。

除我之外,在这七名“自强模范”中,我曾为三名残疾人的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感人事迹撰写了一万多字的通讯,得到了高平市电视台、晋城市媒体的二次宣传,大大激励和鼓舞了我市残疾人在转型跨越时期自强创业的热潮,同时,一篇题为“他流泪,我也被情所醉”,记录了高平市忠达煤机机械制造厂厂长赵书龙二00七年把一位四肢爬着走路的二级残疾人赵培进接到了公司,使其从一个未曾见过电脑的“脑盲”,如今却变成一名集测绘、设计、制图的企业骨干,引起了市残联推崇,激发了我市各企业在残疾人优先就业方面的高度重视。

亲爱的读者,可能我写得偏离了主题,别着急,下面就跟我走进这八个月来的足迹。

去年11月29日一个雨雪交加的上午,在市残联书记李建军的介绍下,我十分小心而又颤抖地走进了丹河路八号——高平市最大的“盲人按摩中心”,见到了响彻高平城、辐射太行山的四十二岁按摩医师王海红和他的爱人——高级按摩技师崔小英。

可能是第一次的缘故,在我于静夜激奋的写作中,觉得有些东西还需深入挖掘。也原于此,我又进行了两次循环采访。一旬后,历经数次修缮,这篇四千多字的通讯才从我的搜狐邮箱njxlwx8522147@sohu.com投稿到《中国残疾人》、《山西残疾人》、《太行日报.晚报》。

2012年2月初,让我欣喜的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是《太行日报》记者,稿子写得不错,但最好发来几张图片,越快越好。“手机能不能拍?”因为我还未曾使用过照相机、摄相机之类的——更不用说奢侈的拥有,我慌恐的急中生智问。“这,怕不行,因为涉及到光线、尺寸等诸多因素”,她微微笑了笑,肯定地回答我。

第二天上午,在市残联的协助下,邀请了《高平新闻》报记者史晓黎进行了拍摄:一张是“盲人中心楼面外观相,其次是王海红医师单组按摩相,第三张是一位技师正在用先进的“火疗”图片。遗憾的是第三天下午,《太行日报》又打来电话,说必须要有女技师崔小英的单组相片。

左右为难的我只好第五次出发到按摩中心了。我到不是怕每次到按摩中心至少要自己支付十五元的往返路费,是考虑到一篇文章,能不能发表还是个未知数却再去惊动残联?面薄的我只好于2月15日上午抖抖地进入了一家高平市“大众摄影”门市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侃价,两张图片必须以规定的尺寸,然后网上传到我的邮箱终以四十元成交﹙后来,李书记在得知此事,当即给了我四十元﹚。

说句实话,第五次采访完成后,可能是我的行为也打动了盲人夫妇,他们一再捥留,租了一辆三轮车,在一位肢体残疾技师的照料下,他们陪我“醉”进了一家小餐馆。

可喜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12年2月18日,《太行日报.晚报》一版整版以“一对盲人伉俪的创业路”发表,随后的《山西残疾人》第一期也以“一对盲人摸涉在太行山上的康复路”刊出。

长吁一口气后,我无声中发现,王海红和崔小英是用“自立”的信念在走着他们的创业路。

四月中旬,我突然接到市残联下属劳动服务所打来的电话,说助残日即将来临,晋城市残联征稿,要求高平市残联写点有关残疾人创业的报道,而且对方还给提供了对象:高平市晋峤服饰有限公司老板申国仁。

第二天下午,我“奉命”预约到了高平市神农镇长畛坡村,当我一步一个足印挪到一樽楼的二层时,被眼前墙上挂着的“晋峤服饰”标牌、楼道口右侧地面上座立的一个足有八平米“公司简介”栏框、左侧一个若大的工作间﹙门口处是一个讲台,正中墙面是一大块长方形黑板,厅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台崭新的缝纫机械﹚惊呆了!

隔壁的一间办公室我终于见到了这位身高不足136厘米的矮人——申国仁。去年,历经四十六个春秋,尝遍人间百草,受尽凌辱的他,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注册资金50万,撑起了“高平市晋峤服饰有限公司”即将启航。

不难看出,他是用自尊的信念走着人生路。

5月2日,这篇题为“136厘米矮人创大业”近三千字的文章在《高平新闻》二版发表。

我的第三篇作品是“无臂强人陈建宁”。 在四次电话预约后,终于见到了这位高大、英俊曾为山西省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做出过赫然战绩的残疾人。从一九九一年山西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获男子1500米第一名开始 ,到九五年山西省第五届残运会夺得一块银牌,九九年山西省第六届残运会一直到二00二年山西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男子100米蛙泳获得一块金牌,我终于明白,一个残疾人的自强是多么重要!

采访结束后,他的一句话让我反思良久,就是在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你的到来,让我感觉我们象亲兄弟一样!”也许,这就是诗人所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今,四十二岁的他,虽然告别体坛十年了,但从三万元起家投资的茶庄,现已扩大到拥有十六万多元的资产。就在去年冬,他与南方一家已经审批合格的产品企业签订了一份制造茶枕保健的合同,与此同时还为三名残疾人提供了外出招揽业务的就业。

他的自强路,曾折服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我也被他的自强激奋着前行,再前行!

回首顾我,这二百四十多天的前四个月都忙于最基层、最一线的残疾人,却发现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及康复、教育、就业等了解的知之甚少。于是,我不得不壮着胆子,左手握紧梯扶,右手拄杖沉稳地登上位于市政协办公楼三层的市残联。让我感动和欣慰的是,每次上楼梯都会遇到有中年妇女赶来掺扶我。我知道,我一般不需要别人加力,这样会失去身体平衡,每次我都会拒绝她们这样做。即便如此,“不甘心”的她们总是站在近处,双手欲扶着、和霭的看着我。

后来,我才得知,原来她们就是市残联的理事长张泽蓉,副理事长陈荣香等。

也许,女人更能体会残疾人的艰难,这正印合了五千年的传承文明。

在她们象夏天般的炽融下,“拾撷点滴话娘家”、“他流泪,我也被情所醉”、“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学校屈指十月投入运营”等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稿件也相继发出,虽然现不曾有报刊载,但我一直相信我的付出一定有回报。

因为,我走的是一条自信的路,一条为残疾人筑起传媒平台的路。正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发回的报道里总结的一句话:运动员在追求成绩的同时,应重在参与;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