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兴区礼贤镇残疾人工作者 王占元
全国有近70万的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全国8300万残疾人的希望,我就是这70万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光荣。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五个年头了,从一个对残疾人事业知之甚少到现在的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残助残,社会保障等等的驾轻就熟。
五年里,我努力完成各级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做好残联组织与残疾人之间的纽带,使各项政策,法规准确无误的传达给每一个残疾人。叫他们能够真确的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的关心与帮助。
在过去的这五年里,从开始为每一个残疾人建立档案、组织辖区内听力残疾人发放助听器,为重度残疾家庭孩子上学给予补助,为肢体残疾人配发助行器具,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朋友们换发第二代残疾证等等。从刚接触很生疏,到现在的很熟练,;从一开始的不知从何入手,到现在的井井有条。我们在一次次的组织培训,学习中成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残疾朋友们的交往中我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田间地头,农家院内,都是我们推心置腹,谈谈心里话的好地方。和他们的谈心中我了解,许多残疾朋友们在残疾之后,失去了自信,丢掉了自尊,把自己边缘化。无法正确的正视自己,正视他人,必须打开他们的禁锢,敞开他们闭塞的心。借助文化共享工程,我每个月都会组织残疾朋友们看两次电影,给残疾朋友们多融入社会,接触更对的人,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每周组织一次残疾人借阅图书报刊活动。让他们多学知识,从而解放被束缚的思想。
赵淑兰(化名)肢体二级,因有(半身不遂)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老伴照顾生活起居。他就是因为长期卧床,很少和外面的人接触,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电视。怕见人,也烦见人,日子长了就把自己的心给封闭了。变得很孤僻,脾气很不好。每次我都组织残疾朋友看电影,借阅图书报刊,他都不会来。09年夏天一个很平常的下午,我有一次走进了赵书翠大姐的家,家里只有大姐一个人,大哥出去买东西了。刚进屋,便看到大姐躺在床上,见到我进来,和我说了句话“有事啊”我没事就是想和您聊聊,我回答到。那天我从她家呆了一下午,从她的言语里可以听出,她不愿意见到外面的人,他老感觉自己和别人差的很多,处处不如人家,日子一长,便把那扇“心门”给关闭了。了解了这些后,知道从哪里开始帮他解开心结。从那以后,每当我有时间都要去找她聊聊天,给她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快乐的事,慢慢的在她话语间,偶尔能看到她眼睛里有“一道光”划过。时机到了,我提议,咱们到外面去看看天空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她没有反对。在我的“怂恿”下,我和她丈夫宋哥把她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推到了院子里,她把眼睛眯起来看着蔚蓝的天空,她笑了,虽然不是开怀大笑,但是我知道她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悦。他心里的那扇“大门”,正在渐渐的打开。我开心的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一般。在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场景,做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能为这群残疾朋友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很快乐。服务了他们,幸福了自己。
我付出了辛劳,收获了快乐。我为我能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关于中国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