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北京】我的工作是国家关怀残疾人的最直接的体现

2012年07月16日 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作者: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张申琛

我是一名工作十年在北京市残联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在市残联这个充满阳光的大集体里,我经受着无数的考验和锻炼,辛苦而充实地工作着,幸福并快乐地成长着。借此,我想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我对这个集体的热爱,它能让我在战线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感到无比的光荣、骄傲和自豪。

2000年,我来到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它是为全市残疾人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服务的中介机构,是市残联的“窗口单位”。我在这样的单位工作真是很幸运,我是听力残疾人,与大家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比,有很大的差距,我既高兴又担心。市残联原理事长兼党委书记赵春鸾对我说:“你是党员,而且是残联工作者,这次是市残联党组织对你的考验,你要大胆实践,给党组织、给残疾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赵理事长的话使我备受鼓舞。我负责残疾人求职登记、信息咨询、推荐就业。在接待残疾人及其家属里,我亲眼目睹过一些家庭因为没有工作,心急如焚,寝食难安。“我要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残疾人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综合残疾七大类,其中听力言语残疾人占大多数,是残疾人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听力语言残疾是听力残疾和语言残疾的合称,它分为聋和重听两类,其特点和需求也各异。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交流或有语言障碍,需要通过手语、文字或手语翻译进行语言交流活动,重听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从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借助助听器设备辅助补偿,通过读唇语、字幕、书写、速记速录等文字性的辅助以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听力言语残疾人因身体障碍,比健全人更需要一颗关爱的心,接纳和包容。

为了更好帮助他们,我认真学习《北京市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政策法规,学习怎样与听力言语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和注意事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国手语》教材书,参加手语培训班,在日常生活中,把平时说出的话,都想想如何用手语表达,积极和手语老师和聋人朋友们接触,努力掌握好接待听力言语残疾人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与听力残疾人交流时着重做到面对面看清口型或做好文字、手语交流,以更好地服务他们。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现在我不但能与听力言语残疾人流畅沟通,还能与他们相互理解、坦诚以待,交成了好朋友。通过细致入微、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安慰、感化、说服、帮助他们,直至其“怨气来,笑脸归”。

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在每次的会议上时常要求我们要强化就业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对“4050人员”、残疾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把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工作的残疾人优先推荐给用工单位”,我一直牢牢记着这句话,把它当作我的工作原则。

“4050人员”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凸现出来的特殊困难群体,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担子很重,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他们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导致家庭不和谐。老张,男,48岁,肢体残疾,下岗前曾是某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2009年4月下岗后,以往工作中的光环让他在求职时丢不下面子,致使再就业时屡屡碰壁,一度产生了灰心失望的情绪。针对他工作阅历和吃苦耐劳的特点,我首先告知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有关促进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其次,指出工作无贵贱之分,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报酬,尽快改变家庭窘境是他眼下的当务之急;最后,引导他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就业信心,并将适宜的岗位以及技能培训信息到他手中让他选择。老张终于同意到社区做自行车管理员。

残疾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的佼佼者,他们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也和健全人一样渴望一份工作,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价值,回报社会,为首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这类群体有学历高,就业竞争力强的优势,但他们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弱点。小杨,女,听力残疾,2010年某高校软件开发专业毕业生,求职时非大公司不去,规模小工资低的单位根本看不上,一次次的就业机会就这样与她擦肩而过。我指导她要正确认识自我,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找准自身职业和就业取向,在此基础上向她传授求职技巧和应对面试策略,一起设计脚踏实地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职业未来。小杨在转变了就业观念后,于11月被推荐到计算机公司任打字员。因她专业知识扎实,工作上有魄力有实效,很快得到公司的赏识,被提拔做软件开发,她身体之内蕴藏的其它潜能也被进一步挖掘了出来。

零就业家庭成员之一薛姐,听力言语残疾,曾在一家公司做美工,后因裁员回家,其爱人做了一年半的肾透析,干不了重活,也因此失业,家中的生活来源切断了,经济拮据,她不想给父母增添负担,多次求职,哪怕是打扫卫生也可以,每次都是碰壁而归。她实在是等不起了,总这样下去,怎么办才好呢?这次她急切希望我们帮她找个工作,养家糊口。看到她急得眼泪直流,我也替他们着急,为了帮助尽快走出阴影,我安慰她别着急,详细问了她一些基本情况,并留下了手机号码,马上汇报给主任。经多方协商,我们把她推荐给超市。起初,超市对招聘听力言语残疾人有顾虑,我们真诚向他们介绍听力言语残疾人的情况,告诉他们听力言语残疾人虽不能听,但肢体完好,身体活动自如,手指灵活,能从事体力劳动,基本符合用工单位的要求。同时,用工单位也发现听力言语残疾人的责任心较强,又有不少优点及长处。就这样,用工单位欣然录用了她。她马上就发短信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当我知道她被录用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能改变一个人,我觉得一切的付出,任何的艰辛都是相当值得的。

我每天与残疾人打交道,随残疾人忧而忧,乐而乐。他们的酸甜苦辣,我是感同其身的。我感到,仅埋头做好基本工作还不够,还应该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只有这样,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和问题才能为大家所熟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我想,我应该用我的笔把残疾人就业情况向大家作介绍,树立残疾人就业机构的形象,展现残疾人工作者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崭新风采。主任知道我的想法后非常支持,称赞说:“你有这个想法非常好,作为残联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多学东西,多做事情。残联工作者就是要走在前面。”于是,我每天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领会有关精神文件,留心各种征文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同志们也给予我许多指导和点拨,使我撰写的《择业前先了解自己》、《残疾人就业,力求思路多元化》、《跟踪回访,稳定就业》、《从成功范例看残疾人创业》、《不要说社会对我们不公平》等小文陆续在《挚友》、《北京社会报》、《中国残疾人》等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残疾人反应非常好,都说看后很受教育,深受启发。

为了密切联系听力言语残疾人,真正把听力言语残疾人的意愿呼声反映出来,我还别心出裁地建立一个QQ群,取名叫重听人聚思群。把重听人集中在一起。为了残联、为了残疾人、为了和谐社会,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QQ互动平台,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带头起草,结合大家的实际,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如,针对助听器价格昂贵的问题,提出了“助听器使用现状及思考”,希望残联能够对听障群体实施重点扶持,提高配戴和购买助听器以及助听器电池的福利补贴;针对坐车、看病难的问题,提出了“让公共场所的信息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起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医院、车站、机场、商场、邮局、餐馆和重要的公共场所配合广播、电话等语音形式特别提供加配字幕辅助性服务,提供语音的同时配备文字提示信息交流服务,帮助听障群体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为能看到实时加配字幕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争取中央电视台对听障群体的支持,听障群体上下一条心,提出了“我们的春晚故事”,希望所有电视栏目、实况直播、影视作品都能够加配有同期字幕(旁白、解说也要有同步字幕);围绕《北京市消协、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向社会征集对银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网点内设置综合性报号电子滚动显示屏,在提供热线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增加手机短信、网络在线、自助银行、银行柜台窗口四个服务途径,在办理业务时加强提示,减少误解和纠纷”……得到高度重视,收到很好效果。特别是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专门研究了残疾人困难和需求,探讨制定出进一步改善无障碍服务的相关措施,并发布了《进一步完善残障人士银行服务的自律要求》,努力实现全市银行信息交流无障碍和服务无障碍。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残联工作者是推动首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残疾人事业的未来和希望,而我荣幸地参与其中,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很高兴,很骄傲,也很自豪,既然我有幸加入到这项事业中,就要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的残联工作者。我的工作是国家关怀残疾人的最直接的体现,我不仅要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前来求职和咨询的残疾人,让他们不但要有工作,而且能在思想上更切身体会到党好,社会主义制度好。现在,党和政府越来越关心和重视残疾人事业,我相信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康复、社会保障、无障碍问题一定会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前景,给残疾人一份工作,给残疾人一份保障,就是给他们一份幸福,残疾人会跟健全人一样步入幸福美满的小康社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弘扬“北京精神”,高举人道主义旗帜,树立“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规范,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作为自己的执着追求,坚定“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的工作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残疾人的工作。

我逢人都会说:我骄傲,我自豪,我是残联工作者。

版权声明

  • 中国残疾人网站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中国残疾人网站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中国残疾人网站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将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将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中国残疾人网站的授权。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残疾人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中国残疾人网站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10-84639477 邮箱:chinadp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