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连市沙河口区白山路街道莲花山社区 韩镇宇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不幸的残障人士,他们有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因双腿残疾而无法正常行走,有的因双手残疾而无法正常生活。
我是一个健全的女孩,接任残联工作以来,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帮助社区残疾人而进行的。在我的办公电脑里,存着很多关于给残疾人补助、社区的残疾人材料等文件。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让人、一句好话暖人、一颗诚心感人,让残疾人带着疑问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残联工作让我亲身体会到这份基层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给我感触最深的变化是:社区居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笑容越来越灿烂。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党和政府在这几年中不断推出的惠民政策,让百姓的生活质量切切实实得到提高,而社区里的残疾人也更自信地融入社会。
居住在白山路街道莲花山社区里的65名残疾人,平时帮他们办理残疾证、申请低保,慰问残疾人以及上门提供服务等大大小小的工作,都是日常需要做的。
自从实施助困扶残计划以来,社区里面患有重度残疾的居民能够每月得到经济补贴,政府还给他们统一购置了一批生活用具。此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也是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发,为残疾人家庭建造各种残疾人设施,包括入室坡道、扶手、降低厨房灶台、卫生间蹲改坐或增加坐厕器、安装门窗等,大大方便残疾人居家生活自理。享受这些助残计划的受益人,这些政策不但提高残疾人的自主生活能力和质量,也给他们的家庭成员减轻负担和压力。
如今,“人人都来关心残障人士,处处建设无障碍设施”的社会氛围日渐形成。我的工作只是社区工作当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在社区管理的工作中,还有其他的工作。我们的工作经常面对一些婆婆妈妈的事,但群众的事情无小事,我们的工作对居民影响很大。政府出台了什么惠民政策,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将这些政策传达贯彻到基层,让百姓享受到政府的帮助,心里也更加满意。
残联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动态的、长久的,它需要我有一颗长期为残疾人服务的“恒心”。 作为一名残联工作者要怀有“爱心”才能把满腔热情投入到社区残疾人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被社区残疾人或其家属的事迹所感动,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流泪。在面对那些残疾人,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强,体会到更多的善良,细微之处见真情。
残疾人的聪明才智、不惧磨难、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更加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心,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感受文化气息,更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了解残疾人,关注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的关心、理解、尊重和帮助。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作为残疾人工作者要秉承“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竭诚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再创佳绩。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关乎人道主义的公益事业,作为一名残联工作者,无名无利,却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责任。在工作中,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炼,我们的心胸更加宽广,我们的工作都是一首首爱的奏鸣曲。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得到的更多。我们每一名残联工作者都可以从事残联工作以来,从残疾人身上,我看到的是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理解、从他们的眼神中,读懂了他们那一颗颗坚强勇敢的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残疾人奉献爱心。我们的一点爱心,即可使残疾人沐浴到党的阳光,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使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谱写自强不息的赞歌。
“我骄傲,我自豪,我是残联工作者”。
关于中国残疾人